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

作者:彭顯 朝代:宋代

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原文

淮南保障地,鼙鼓易歌吹。

昨夜過京口,戍烽照不寐。

大河與長淮,當年誰割棄。

內訌立黨碑,外弛撤邊備。

政府伊何人,謀國等兒戲。

一木不可支,四海倏糜潰。

營平提弱旅,勉士奮忠義。

我忝參帷幄,日夕同涕泗。

徒策祖生鞭,莫效陳平計。

前指瓜洲城,間道豎赤幟。

中流一回顧,奔濤來何奰。

珍重蛟龍軀,險阻以相試。

詩詞問答

問: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的作者是誰?答:彭顯
問: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顯的名句有哪些?答:彭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淮南

(1) 指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特指安徽的中部

(2) 安徽省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積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100萬。淮南煤礦是中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保障

(1) 保護(權利、生命、財產等),使不受侵害

保障國家安全

為國重鎮,不能保障江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確保;保證做到

保障供給

保障人民 *

(3) 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鼙鼓

小鼓和大鼓。古代軍所用;古代樂隊也用。《周禮·春官·鍾師》:“掌鼙鼓縵樂。”《呂氏春秋·古樂》:“ 有倕 作為鼙鼓鐘磬。”《六韜·兵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漢書·史丹傳》:“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六:“臣聞柷敔希聲,以諧金石之和;鼙鼓疏擊,以節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韜 《瀛壖雜誌》:“拔髮騎龍望斾旌,經年鼙鼓未休兵。” 陳毅 《寄耿星同志》詩:“黑 非 獨立驚鼙鼓,數行韻語報平安。”

歌吹

歌唱吹奏。《漢書·霍光傳》:“引內 昌邑 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馬光 《早春戲作呈范景仁》詩:“常思去歲初,西軒習歌吹。”

歌聲和樂聲。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廛閈撲地,歌吹沸天。” 唐 溫庭筠 《旅泊新津卻寄一二知己》詩:“併起別離恨,思聞歌吹喧。” 魯迅 《吶喊·社戲》:“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 趙莊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昨夜

(1).昨天夜裡。 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洲 。” 前蜀 毛文錫 《醉花間》詞之一:“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巴金 《探索集·長崎的夢》:“昨夜,我夢見我在 長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夫人與 鄭恆 親。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京口

古城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公元209年, 孫權 把首府自 吳 ( 蘇州 )遷此,稱為 京城 。公元211年遷治 建業 後,改稱 京口鎮 。 東晉 、 南朝 時稱 京口城 。為古代 長江 下游的軍事重鎮。《宋書·武帝紀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眾乃大安。”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詩:“ 京口 正用兵,倉皇過 瓜步 。”

大河

(1) 特指黃河

大河下上,頓失滔滔。——毛 * 《沁園春·雪》

(2) 亦指較大的河流

長淮

指 淮河 。 唐 王維 《送方城韋明府》詩:“高鳥長 淮 水,平蕪故 郢 城。”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長 淮 望斷,關塞莽然平。” 清 顧炎武 《送歸高士之淮上》詩:“送君孤棹上長 淮 ,千里談經意不乖。”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割棄

割捨;捨棄

割棄紅塵中萬年罪孽

信手寫來,離題萬里,偏又愛惜,捨不得割棄。——《談修改文章》

內訌

集團內部互相傾軋

天降罪罟,蟊賊內訌。——《詩·大雅·召炅》

黨碑

即黨人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莫不是清流欲向濁流拋,莫不是黨碑又刻 元祐 號。”參見“ 黨人碑 ”。

邊備

(1).猶邊防。《後漢書·鄭眾傳》:“﹝ 鄭眾 ﹞遷 武威 太守,謹修邊備,虜不敢犯。” 唐 李敬方 《聞高侍御卒貶所》詩:“走馬論邊備,飛聲感廟謨。”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遼左棄地》:“目擊 遼 鎮邊備大壞。”

(2).猶邊儲。《宋史·食貨志下四》:“行之未幾,穀價遽損,邊備有餘。”

政府

(1)

(2) 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即國家行政機關

(3) 古時稱宰相處理政務的處所

伊何

(1).為何,作什麼。《詩·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高亨 註:“伊,猶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麼?”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其祜伊何?宜爾子孫。” 金 王若虛 《哀雁詞》:“捕者伊何?貪於貨鬻,用者伊何?悅乎口腹。”

(2).誰,何人。 晉 陶潛 《勸農》詩:“哲人伊何?時維 后稷 。” 宋 蘇軾 《和陶詩·和時運》:“昔人伊何,誰其裔苗?”

(3).如何,怎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蘭。”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辛傷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態矇矓,不知伊何,遂誣妄若此。’”

謀國

(1).謀劃取得國家政權。《後漢書·馮異岑彭等傳贊》:“奇鋒震敵,遠圖謀國。”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謀國,不吝灰沉。”

(2).為國家利益謀劃。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 禹 非但不能謀國,亦不善養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征安南》:“ 夏貴溪 不欲用兵,亦謀國遠慮,迨其後議復 河套 ,又力主其事,致陷重辟。”京劇《楊門女將》第三場:“ 寇天官 ,謀國之道,持重為是啊!”

兒戲

原義為兒童遊戲。比喻處事輕率,不嚴肅

拿很嚴重的問題當兒戲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糜潰

腐爛;腐敗。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友人路亡, 白 為權窆,及其糜潰,又收其骨,則朋友之義庶幾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士人無賴》:“國朝士風之敝,浸淫於 正統 而糜潰於 成化 。”

營平

指 漢 營平侯 趙充國 。 漢 揚雄 《趙充國頌》:“ 營平 守節,婁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唐 張說 《送趙頤真郎中赴安西》詩:“老夫操別翰,承旨頌 營平 。” 清 錢謙益 《杜大將軍七十壽序》:“ 楊雄 頌 營平 中興作武,而功名亦與其年俱永。”

忠義

(1)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2)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帷幄

(1) 軍營的帳幕

帷幄之謀。——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又如:運籌帷幄

(3) 宮中的帷幕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近黃昏時;傍晚

山氣日夕佳。——晉· 陶淵明《飲酒》

涕泗

(1).眼淚和鼻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二:“ 齊景 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南史·蕭鈞傳》:“﹝ 蕭鈞 ﹞年七歲,出繼 衡陽元王 ,見 高帝 ,未拜,便涕泗橫流。” 明 孫梅錫 《琴心記·齎金買賦》:“徘徊倚袖,涕泗沾衣,夢到君傍,可怪雞鳴驚喚予。”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書讀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為人之道也。’”參見“ 涕泗滂沱 ”。

(2).涕淚俱下,哭泣。 漢 揚雄 《元後誄》:“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號哭涕泗。” 宋 蘇軾 《白帝廟》詩:“遲回問風俗,涕泗閔興衰。”《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向士肅 出外拜客……遇箇婦人,鬢髮蓬鬆,涕泗而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門,每憶叔,輒涕泗。”

祖生鞭

語出《世說新語·賞譽下》“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虞預 《晉書》:“ 劉琨 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後因以“祖生鞭”為勉人努力進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多逢剿絶兒,先著 祖 生鞭。” 宋 楊萬里 《寄題郭漢卿琴堂》詩:“如何劃然里,猶 露祖 生鞭。”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分明是 洛陽 季子 , 臨邛 司馬 , 長安 曼倩 ,豈久困塵寰,從今去,願君好著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詠 《去國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聞鷄五夜不成眠。”

陳平

(~-前178)漢初大臣。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陳勝起義後,先投魏王咎,後又隨項羽入關。不久歸劉邦,任護軍中尉,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被劉邦採納。漢朝建立後封曲逆侯。惠帝、呂后時任丞相,因呂氏專權而不治事。呂后死,與周勃定計誅殺呂產、呂祿等,迎立文帝,任丞相。

瓜洲

亦作“ 瓜州 ”。鎮名。在 江蘇省 邗江縣 南部、 大運河 分支入 長江 處。與 鎮江市 隔 江 斜對,向為 長江 南北水運交通要衝。又稱 瓜埠洲 。 唐 張祜 《題金陵渡》詩:“潮落夜 江 斜月里,兩三星火是 瓜州 。” 宋 陸游 《書憤》詩:“樓船夜雪 瓜洲渡 ,鐵馬秋風 大散關 。” 清 陳維崧 《點絳唇·江樓醉後與程千一》詞:“笛聲夜起,燈火 瓜洲 市。”

間道

〈書〉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

赤幟

(1).紅旗。《史記·淮陰侯列傳》:“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 趙 軍。” 元 成廷珪 《送謝太守》詩:“雙螭交赤幟,五馬挾朱輪。”《說岳全傳》第三六回:“赤幟紅旗映日光。”

(2).今指無產階級的革命旗幟。 柳亞子 《存歿口號》之一:“ 神烈峰 頭墓草青, 湘 南赤幟正縱橫。”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壽》詩:“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張赤幟獨當先。” 趙朴初 《洪湖曲·吊賀龍同志》:“堅持赤幟不可奪,烈焰飛騰 湘 鄂 西。”

(3).比喻太陽或太陽的炎威。 宋 范成大 《新嶺》詩:“曈曈赤幟張,昱昱金鉦上。” 元 舒頔 《金陵懷古》詩:“玉驄聲斷烏臺寂,赤幟陰移畫省深。” 元 王惲 《苦熱嘆》詩:“炎官張火傘, 屏翳 揚赤幟。”

(4).比喻榜樣,典範。 宋 岳珂 《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頃,理明辭正,雖不能終格,猶足為公議立赤幟雲。”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大風》三章,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 清 李玉 《清忠譜·譜概》:“一傳詞壇標赤幟,千秋大節歌《白雪》。”

(5).比喻領袖人物或領袖地位。《宋史·司馬光傳》:“ 光 才豈能害政,但在高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 韓信 立 漢 赤幟, 趙 卒氣奪;今用 光 ,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七:“藝苑則 李懷麓 、 張滄洲 為赤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科諢》:“使 粲花主人 及今猶在,奮其全力,另製一種新詞,則詞壇赤幟,豈僅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回顧

(1) 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件

喜歡回顧他們的非洲血統

(2)

(3) 回過頭來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4) 對某一時期的事態的總的觀察

對戰爭情況進行回顧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險阻

道路險惡難行,不易通過

這一段山路真是險阻難行

詩詞推薦

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原文_和趙統制瓜洲江上感懷之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