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葉天趣的《感寓》
全文:
顏曾志道德,汲汲思競辰。
盜蹠膾人肝,白首丼惡人。
是非兩忘羊,萬古同埃塵。
何如盡棄置,宴坐觀日輪。
風吹紫藤花,蔌蔌沾衣巾。
興發自一杯,陶然泰和春。
參考注釋
興發
(1).指開倉出粟。《孟子·梁惠王下》:“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趙岐 註:“始興惠政,發倉廩以賑貧困不足者也。”
(2).指徵發調用物力人力。 三國 魏 曹操 《收田租令》:“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棉二斤而已。不得擅興發。”《宋書·竟陵王誕傳》:“引石徵材,專擅興發。”《新唐書·李德裕傳》:“假令 安西 可得,即復置都護,以萬人往戍。何所興發?何道饋輓?”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唐 王維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朱子語類》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將去溫來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詩:“ 魯國 一杯水,難容橫海鱗。”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詩:“老去一杯足,誰憐屢舞長。” 宋 楊萬里 《立春日有懷》詩之一:“白玉青絲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詩!”《紅樓夢》第六三回:“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
陶然
閒適歡樂的樣子
泰和
(1).太平。 漢 揚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參見“ 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參見“ 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國文》:“其至少數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纖翳之留。”參見“ 太和 ”。
葉天趣名句,感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