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轅的《掃墓有感寄東谷唐仲暹先生》
全文:
去年寒食關西過,今歲清明浙左歸。
泛梗怕逢時改火,掃松哀極淚沾衣。
山花恨里紅成陣,暮草愁邊翠作圍。
自怪春光相觸忤,詩懷難與故人稀。
參考注釋
泛梗
亦作“泛梗”。《戰國策·齊策三》:“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後因以“汎梗”喻漂泊。 唐 張說 《石門別楊六欽望》詩:“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唐 賈島 《岐下送友人歸襄陽》詩:“蹉跎隨汎梗,覊旅到 西州 。”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 明 方孝孺 《東河驛值雪次茅長史白戰體韻》:“瓦溝早滴為炊煙,水面難消因泛梗。”
逢時
謂遇上好時運。 唐 權德輿 《奉和張僕射朝天行》:“逢時自是山出雲,獻可還同石投水。”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之三:“書生多落魄,羨子最逢時。”
改火
古代鑽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改易。《論語·陽貨》:“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 劉寶楠 正義引 徐頲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漢 ,廢於 魏 晉 以後,復於 隋 而仍廢……蓋四時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須改火以去茲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詩:“九天初改火,萬井屬良辰。” 宋 司馬光 《晉陽三月未有春色》詩:“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掃松
掃墓。 宋 李之彥 《東谷所見·先壟》:“吾鄉多於至節、歲節、清明詣墳所……乘祭之後,大率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遊覽,盡觀而歸。至節、歲節非掃松也,祇賞梅耳;清明非省墓也,祇踏青耳。”《古謠諺·<寒食占雨諺>序》:“《四時占候》:寒食係清明前一日,人家墓祭,謂之‘掃松’。”
李轅名句,掃墓有感寄東谷唐仲暹先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