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載筆上螭簪

李之標寄余曙台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標的《寄余曙台》

全文:
年來書問半浮沈,豈為雲坭隔素心。
遠望風流人似玉,每憑天外聽鳴琴。
三湘露白清秋滿,八桂花明別院深。
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載筆上螭簪

李之標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漫道

莫說,不要講。 唐 王昌齡 《送裴圖南》詩:“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宋 陸游 《步至湖上寓小舟還舍》詩之五:“漫道貧非病,誰知懶是真。” 毛澤*東 《憶秦娥·婁山關》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拄笏

見“ 拄笏看山 ”。

載筆

(1).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註:“筆,謂書具之屬。” 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清 張廷璐 《恭和御製秋蒐雜紀*元韻》:“從知蒐獵關戎政,載筆還須付 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書·褚遂良傳》:“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 宋 蘇軾 《賜翰林學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已奏殺青之書。”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

南 北朝 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後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梁書·任昉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 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者足補史冊之遺,下者轉昧是非之實。”

李之標名句,寄余曙台名句

詩詞推薦

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載筆上螭簪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