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答宇文公南》
全文:
少年從君游,於今已頭白。
逡巡三十載,光景如昨日。
追懷當時事,感慨橫胸臆。
賢侯在泮水,多士凡數百。
探道先淵源,學文重氣格。
君常露華采,流品推第一。
西南有豪俊,自此貴名出。
天池可直上,中減扶搖力。
不免逐鷦鷯,搶榆暫棲息。
北窗換五斗,輕重固不敵。
況當念赤子,安忍負愧色。
歸來林下泉,屢把塵衣滌。
南溟徒爾慕,腐鼠莫我嚇。
清樽及黃卷,兩與聖賢覿。
伊予最不肖,厚幸蒙賁飾。
歸田尚無計,苟祿惟自責。
因循得瘖病,放蕩成笑疾。
持此答長謠,慚無雙白璧。
參考注釋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學文
(1).學習文化知識。《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釋擔受書,廢耕學文。”《隋書·高祖紀下》:“武力之子俱可學文,人間甲杖悉皆除毀。”
(2).學習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如:他原是學文的,後來改學理。
氣格
(1).指詩文的氣韻和風格。 唐 皎然 《詩式》卷一:“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作不由意,氣格自高。”《舊唐書·韓愈傳》:“常以為自 魏 晉 已還,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 遷 雄 之氣格,不復振起矣。”《朱子語類》卷一三九:“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歲以前,氣格都定,但有精與未精耳。”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詩,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氣格。”
(2).指人的氣度和品格。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銘》:“公少而倜儻,負氣格。” 宋 陸游 《答陸伯政上舍書》:“ 石守道 、 李泰伯 氣格相上下。”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看你氣格清標,體貌閒麗。”
呂陶名句,答宇文公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