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敦煌人作品敦煌廿詠·其五·渥窪池天馬詠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人作品的《敦煌廿詠·其五·渥窪池天馬詠》

全文:
渥窪為小海,伊昔獻龍媒。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勝驤走天闕,滅沒下章台。
一入重泉底,千金市不回。

敦煌人作品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牽絲

(1).佩綬。謂任官。《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牽絲及 元興 ,解龜在 景平 。” 李善 註:“牽絲,初仕;解龜,去官也。”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坐厭牽絲倦,因從解綬旋。”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十一:“牽絲入仕陪元宰,執簡排塲見古賢。”

(2). 唐 宰相 張嘉貞 欲納 郭元振 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紅絲線於幔後,露線頭於外,使 郭 牽其一。 郭 牽得第三女。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後以“牽絲”、“牽紅”、“牽紅線”、“牽紅絲”為選婿或擇妻的典故。《剪燈餘話·瓊奴傳》:“ 耕雲 曰:‘古人有射屏、牽絲、設席等事,皆所以擇婿也。’”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提宗》:“京邸相逢, 溫郎 情致,為投詩竟遂牽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當時才子,競著黃衫;命世清流,為牽紅線。” 陳寅恪 《論<再生緣>校補記》:“今論者竟為之強牽紅絲,使成嘉偶,以效法 喬太守 之亂點鴛鴦譜,豈不異哉。”

(3).猶引繩。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金蟾齧鏁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4).即牽絲戲。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梁鍠》:“《詠木老人》云:‘刻木牽絲作老翁,鷄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清 錢謙益 《新歲有感》詩之二:“依社憑叢原是鬼,牽絲刻木總為神。”參見“ 牽絲戲 ”。

(5).書法術語。指筆勢往來牽帶痕跡顯見在兩畫之間者。 楊再春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筆法·草書》:“草書妙在隨勢生形,其點畫間的連繫每以牽絲映帶。”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曳練

鋪開的白絹。常用以比喻白色的雲氣或江水。 宋 司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 巫山 高, 巫山 之高高不極,寒江西來曳練長。”

敦煌人作品名句,敦煌廿詠·其五·渥窪池天馬詠名句

詩詞推薦

  • 有寄

    杜牧唐代〕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詩詞名句
  • 酬九經者

    齊己唐代〕九經三史學,窮妙又窮微。長白山初出, * 欲飛。江僧酬雪句,沙鶴識 * 。家在黃河北,南來偶未歸。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詩詞名句
  • 蝴蝶洞

    李孫宸明代〕遊仙夢未真,蘧蘧化作蝶。不辨葛仙衣,還向莊叟說。
  • 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五絕五

    晁補之宋代〕鼓角聲 * 地傳,只今鼻孔已撩天。不應常作裴休諾,揜口何妨也默然。
  • 終南白鶴觀

    鄭谷唐代〕步步景通真,門前眾水分。檉蘿諸洞合,鐘磬上清聞。古木千尋雪,寒山萬丈雲。終期掃壇級,來事紫陽君。
  • 同柳吳興何山

    吳均南北朝〕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檐端水禽患,窗上野螢飛。君隨
  • 送詹道子教授奉祠養親

    范成大宋代〕新安學宮天下稀,先生孝友真吾師。斑衣誤作長裾曳,二年思歸今得歸。牋詞抗訴人叵挽,璽書賜可群公嘆。青山
  • 避暑水亭作

    趙葵宋代〕水停四面朱蘭繞,簇簇游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波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須,頭枕一枚紅瑪瑙。公子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詩詞名句
  • 插秧歌

    劉學箕宋代〕農夫楫楫清波闊,秧稻茸茸森石發。父兒呼喚手拔齊,千把萬把根連泥。四更乘月躇隴陌,曉煙漸散東方白。歸來
  • 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王瀾宋代〕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詩詞名句
花里牽絲去,雲間曳練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