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歌升降只仰府,嗚呼梅梁匆飛去

周文璞梅梁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文璞的《梅梁歌》

全文:
文命殿角東北左,上有梅梁鐵交鎖。
傳聞舊時枝葉生,本質鱗身無不可。
有時匹練離朱栱,歸帶濕萍光欲動。
低頭下吸菲嶺泉,奮髯直入陽明洞。
旁觀但怪香火濃,頃刻即令風雨送。
爾不見飢烏啄鼓來饋食,走入嵩高化為石。
禨祥禍福儻或歸,陰陽幻變誰能測。
玉笥觀掛白玉梁,含元追下流血柱。
異事苟逢博物問,後來那得詳其故。
卷丹雲,凝素霧,玉簫九成奠雕俎。
登歌升降只仰府,嗚呼梅梁匆飛去

周文璞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周文璞登歌升降只仰府,嗚呼梅梁匆飛去書法作品欣賞
登歌升降只仰府,嗚呼梅梁匆飛去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1.升堂奏歌。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而歌。《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書·樂志一》:“ 晉氏 以來,登哥誦美,諸室繼作。” 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或製裳於騷客,或登歌於樂章。”《宋史·樂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會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所奏的歌。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乾豆上,奏登歌。”《後漢書·章帝紀》:“作登歌,正予樂,博貫六藝,不捨晝夜。”《宋書·樂志一》:“皇帝初登壇,奏登哥。”

(3).泛指歌詞。 宋 王禹偁 《皇帝親試貢士歌》:“應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謌謌 舜 禹 。”

(4).猶歌頌。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亘古通今,明鮮晦多。千齡一見,書史登歌。”

(5).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所用的樂器。《舊唐書·音樂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兩楹之前。”《宋史·樂志一》:“大樂署舊制,宮縣三十六虡設於庭,登歌兩架設於殿上。”《續資治通鑑·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廟工未畢,妨陳宮縣,止用登歌。”

升降

(1).登高與趨下。《魏書·安定王休傳》:“至乃居岡飲澗,井谷穢雜,昇降劬勞,往還數里。”

(2).上前與後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別有博射,弱弓長箭,施於準的,揖讓昇降,以行禮焉。”

(3).升進與黜退。 南朝 齊 張充 《與尚書令王儉書》:“從橫萬古,動默之路多端;紛綸百年,昇降之徒不一。”

(1).上升下降。《禮記·曲禮上》:“居喪之禮……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務札子》:“以其位之升降,為其任之煩簡。”

(2).盛衰。《書·畢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蔡沉 集傳:“有升有降,猶言有隆有汚也。”《新唐書·呂才傳》:“故知榮辱升降,事關諸人,而不由於葬。”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大夫稱子》:“於此可以見世之升降焉,讀《春秋》者,其可忽諸?”

(3).指數量的增減。《新唐書·食貨志一》:“然是時天下戶未嘗升降。”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大錢》:“古今之言泉幣者多矣,是不可一貫,以其時之升降輕重也。”

(4).評議高低優劣。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因與縱談詩道,升降流別,蓋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5).謂忐忑不安。《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

(1).上升下降。《楚辭·離騷》:“陞降以工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憑雲陞降,從風飄零。”

(2).官職的升遷與黜免。《明史·選舉志三》:“又以事之繁簡,與歷官之殿最,相參互覆,為等第之陞降。”《平山冷燕》第一回:“聖旨一宣,早有禮部尚書出班奏道:‘督學府縣官,即從得才失才為陞降,如此則是寓搜求於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礙制,庶為兩便。’”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梅梁

(1).指 會稽 (今 浙江 紹興 ) 廟原 的大梁。《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夏 禹廟 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葉。” 唐 徐浩 《謁禹廟》詩:“梅梁今不壞,松祏古仍留。” 宋 晁補之 《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曷不南遊觀 禹穴 ,梅梁鏁澀萍滿皮,神物變化當若斯。”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梅梁》:“ 禹廟 梅梁,為詞林典故,由來久矣。余甚疑之,意以為梅樹屈曲,豈能為棟樑乎……偶閲《説文》‘梅’字注曰:‘楠也,莫杯切。’乃知此梁是楠木也。”

(2).泛指宮殿的大梁。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詩:“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梁。”

周文璞名句,梅梁歌名句

詩詞推薦

登歌升降只仰府,嗚呼梅梁匆飛去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