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鮮于侁的《九誦河伯》
全文:
清秋方初兮淫雨降無時,舊坊弗治兮河水泛濫而為災。
潏汩沸渭兮澎湃奔波而沛來,崩騰覆溺兮夫豈河伯不仁。
汗漫千晨兮蕩然室閭,耄稚驚號兮丘冢為家。
蛟螭憤怒兮魚鱉縱橫,黿{上日下黽}馳騖兮鳧騖飛翔。
皇天無親兮視聽以民,五序參差兮咎極以滋。
聖惟唐堯兮固遭橫流,臣有舜禹兮輿心所依。
御災拯溺兮九敘可歌,四凶逐去兮二八以升。
天地平成海隅蒙福,白馬玉璧兮非神*之*欲。
參考注釋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蕩然
(1).放縱;無拘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論》:“ 魯連 其指意雖不合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 宋 蘇洵 《詩論》:“吾法既已大棄而不顧,則人之好色與怨其父兄之心,將遂蕩然無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猶有意外之奸,況蕩然自由乎?”
(2).毀壞;消失。《後漢書·黨錮傳序》:“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歲餘,資財僕馬蕩然。”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沉溺逝波,莫知所屆,文明真髓,頃刻蕩然。”
(3).坦蕩;寬大。《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鹹肆其辭而無革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 周太玄 ﹞昔標懷道之志,今見蕩然之德,上合乾綱,下應地紀,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蘇軾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則吾雖蕩然開懷,待之如舊,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淨。” 元 白樸 《東牆記》第二折:“小生 馬文輔 ,自從那日見了那小姐之後,朝則忘食,夜則廢寢,其心蕩然,如有所失。” 楊沫 《鄉思的朝和暮》:“如今蕩然的空場上,只留得他用來烤火的一個凹形大石缽。”
室閭
(1).房舍。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積薪》:“ 積薪 虔謝而別。行數十步再詣,則已失向之室閭矣。”
(2).猶鄉里。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 閩 之餘盜,或數十百為伍者,往往蟻聚於山谷,桀黠能動眾為魁首者,又以十數,相望於州縣, 閩 之室閭莫能寧。”
驚號
驚叫。《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 薊子訓 ﹞嘗抱鄰家嬰兒,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驚號怨痛,不可忍聞。”《太平廣記》卷三四七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佐文》:“忽而怨咽驚號,叟則又以前語解之。” 宋 蘇轍 《為兄軾下獄上書》:“舉家驚號,憂在不測。” 曹禺 《日出》第一幕:“右邊臥室內有個小巴兒狗汪汪叫,夾雜著 小東西 驚號的聲音。”
丘冢
同“ 丘冢 ”。《宋史·韓綜傳》:“ 河 溢 金堤 ,民依丘塚者數百家。”
墳墓。《史記·吳王濞列傳》:“迫刼萬民,天殺無罪,燒殘民家,掘其丘冢,甚為暴虐。” 唐 孟遲 《宮人斜》詩:“雲慘煙愁苑路斜,路傍丘冢盡宮娃。” 宋 梅堯臣 《留侯廟下作》詩:“ 赤松 不見天地長, 黃石 共葬丘冢荒。”
墳墓,墳堆。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遶著這週圍看,盡都是坵塚摧殘,埋沒了多少英雄漢。”
鮮于侁名句,九誦河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