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赤壁晚眺效謝康樂體·其二

作者:呂元音 朝代:宋代

原文

纖月掛東林,羲和節西弭。

游目意未足,緩步信所履。

徑轉石磴坼,溪漲漁梁毀。

翠荇出水鮮,朱櫻然林紫。

涓涓芳露潤,淡淡行雲止。

野照晃空明,泉溜響清泚。

伊余丘壑姿,眷茲景物美。

登眺豁幽襟,俛仰忘悲喜。

憑高身以軒,臨流耳堪洗。

泠泠御風遠,悠悠得真理。

塵世事俱非,獨此逍遙是。

預愁還城市,車馬紛如駛。

詩詞問答

問:《春日赤壁晚眺效謝康樂體·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呂元音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纖月

未弦之月,月牙。 唐 杜甫 《夜宴左氏莊》詩:“風林纖月落,衣露淨琴張。” 明 唐順之 《村夜》詩:“纖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清 納蘭性德 《如夢令》詞:“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和節

(1).協調;合適。《荀子·修身》:“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 王先謙 集解:“和節,猶和適也。” 漢 焦贛 《易林·渙之乾》:“棄古退思,失其和節。”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維匡調娛,不失其正,中於和節,不為聲章。”

(2).猶調節。《淮南子·本經訓》:“夫人相樂,無所發貺,故聖人為之作樂,以和節之。”

(3).溫和的節令。 漢 陳琳 《神女賦》:“感仲春之和節,嘆鳴雁之嗈嗈。” 漢 應瑒 《楊柳賦》:“赴陽春之和節,植纖柳以承涼。”

游目

放眼遠眺

游目蒼穹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轉石

(1).轉動石塊。 漢 張衡 《西京賦》:“復陸重閣,轉石成雷。” 唐 李白 《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2).環繞石山。 金 張斛 《寓中江縣樓》詩:“ 武江 斜轉石, 文岫 獨參天。”

漁梁

魚梁。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 宋 王安石 《半山即事》詩之七:“露積山禾百種收,漁梁亦自富鰕鰍。” 明 張羽 《楚江清遠圖為沉淪畫並寓九曲山房作》詩:“漁梁夜爭渡,知是醉巫歸。” 清 查慎行 《渡蘆溝橋》詩:“草草漁梁枕水邊, 石湖 詩里想當年。”參見“ 魚梁 ”。

出水

(1)

(2) 出現於水面

海獅頂球出水

(3) 有水流出

三眼泉都出水了

(4) 妓女脫籍從良

朱櫻

(1).櫻桃之一種。成熟時呈深紅色,故稱。 晉 左思 《蜀都賦》:“朱櫻春熟,素柰夏成。” 唐 張籍 《雜歌謠辭·吳楚歌》:“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櫻桃》﹝集解﹞引 蘇頌 曰:“其實熟時深紅者,謂之朱櫻。”

(2).喻美女之口。 明 馮惟敏 《水仙子帶折桂令·肩兒》套曲:“唇啟朱櫻,臉印紅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俄聞喉中咯咯有聲,忽見朱櫻乍啟,墜痰塊如冰。扶移榻上,漸復吟呻。”《再生緣》第十四回:“疊疊春風生碧柳,盈盈笑暈綻朱櫻。”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淡淡

(1) 形容顏色淺淡

雲溪花淡淡。——唐· 杜甫《行次鹽亭》

淡淡的浮雲

淡淡的遠山

(2) 隱隱約約的樣子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列子·湯問》

(3) 水波動的樣子

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潘岳《金谷集作》

行雲

流動的雲;亦用以比喻女子頭髮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疎蕪,寒流自清泚。” 唐 費冠卿 《枕流石》詩:“願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宋 歐陽修 《荷花賦》:“陰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奫淪。”《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試臨淵》詩:“清泚濯纓處,今來喜一臨。”《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泚。” 清 錢謙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與孟陽長蘅小飲》詩:“四山歌吹罷,落月汎清泚。”

(3).形容詩文清晰明潔。 宋 王安石 《傷杜醇》詩:“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詩》:“學文雖未成,愛我筆清泚。”

余丘

複姓。 漢 有侍御史 余丘炳 、隱士 余丘靈 。見《元和姓纂》。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登眺

登高遠望。 唐 李白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詩:“峯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宋 王安石 《贈寶覺》詩序:“聞 化城閣 甚壯麗,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賦是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自入館以來,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閉之。”

幽襟

猶幽懷。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圖畫》詩:“繪事功殊絶,幽襟興激昂。” 金 王若虛 《題趙內翰城南訪道圖》詩:“竹木蕭森蔭緑苔,幽襟自愛北軒開。”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樓晚眺》詩:“昔人此宴賞,嘉月陶幽襟。”參見“幽懷。”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頭抬頭。《墨子·節用中》:“俛仰週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軾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將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悲喜

悲與喜。亦謂又悲又喜。《淮南子·原道訓》:“樂作而喜,曲終而悲,悲喜轉而相生。”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後五年,尼送 隱娘 歸……一家悲喜,問其所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城》:“夫婦出視,則 賓娘 已至庭中矣,相見悲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女亦喜,即遣入府探視,則生已出獄,相見悲喜。”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只要做得像,也仍然能夠為它悲喜,於是這齣戲就做下去了。”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御風

(1).乘風飛行。《莊子·逍遙遊》:“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有時朝發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2).借指仙家。 宋 蘇軾 《和陶郭主簿》詩之二:“願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 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真理

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你說出了一個真理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預愁

謂在憂愁之中。 南唐 李中 《送孫明府赴壽陽》詩:“預愁別後相思處,月入閒窗遠夢迴。” 宋 周邦彥 《浣沙溪》詞之三:“何因容易別 長安 ,預愁衣上粉痕乾。”

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標籤:赤壁

詩詞推薦

春日赤壁晚眺效謝康樂體·其二原文_春日赤壁晚眺效謝康樂體·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