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柏的《和易岩木犀韻》
全文:
秋光未為老,老桂開牆隈。
雖與春風背,依吐心未灰。
香浮玉宇遠,體破金粟微。
詩翁被花惱,深夜燈重吹。
今朝恰重九,更瀉茱萸卮。
霜螯未堪把,菊蕊青滿畦。
景物自冉冉,氣候猶遲遲。
對花莫冷淡,行藥姑隨時。
清歡既易遇,不飲復何為。
兄弟琴瑟合,子侄鴻雁隨。
月明人影散,泚筆賡新詩。
詩力籋天馬,不可銜勒羈。
詩壇峻極謝推轂,莫學檀公三十六。
參考注釋
詩力
(1).詩的工力。 唐 鄭谷 《寄題方乾處士》詩:“暮年詩力在,新句更幽微。” 宋 方岳 《入閩》詩:“老去極知詩力退,只將日曆記山川。” 元 戴表元 《次韻蔚上人見寄》:“流落誰相憶,山林 蔚 講師;玄機魂夢接,詩力鬢毛知。”
(2).詩的力量。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然此亦僅譬詩力於米鹽,聊以震崇實之士,使知黃金黑鐵,斷不足以興國家, 德 法 二國之外形,亦非吾邦所可活剝;示其內質,冀略有所悟解而已。”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銜勒
(1).馬嚼口和馬絡頭。《孔子家語·執轡》:“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舊唐書·陸贄傳》:“輗軏之所以行車,銜勒之所以服馬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乃馬性不調,銜勒不齊之故。”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五:“如同帶上銜勒的小馬,負重的,目不旁視的走向前途。”
(2).法紀。《大戴禮記·盛德》:“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因藉以指道德法紀。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操名器以勵士,上有誠心;正銜勒以馭人,下無遺力。”
(3).控制;限制。 唐 戴孚 《廣異記·張嘉祐》:“不能聞義而舉,反受 楊堅 銜勒。”《明史·湖廣土司傳》:“ 永樂 初, 苗 告繼絶,襲冠帶,益就銜勒。”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孫文革命運動清方檔案》:“戶部財政部似應稍寬銜勒,俾易措手。”
王柏名句,和易岩木犀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