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是甚麽面目?可憐只有些兒栗棘金圈,盡底分付常山林泉

釋慧遠禪人寫師真請贊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慧遠的《禪人寫師真請贊》

全文:
星馳電掣,漢語胡言。
驀地揭起腦蓋,依前舌拄梵天。
咄,是甚麽面目?可憐只有些兒栗棘金圈,盡底分付常山林泉

釋慧遠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甚麽

什麼。 唐 呂岩 《贈江州太平觀道士》詩:“不知甚么漢,一任輩流嗤。” 元 劉唐卿 《蔡順奉母》第二折:“要我這婆婆好,不問要甚么,都得捨。”《水滸傳》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鳥好,教眾人喝采!’”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對江煙火更大,江橋被煙包圍著,甚么也看不見。”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態;面貌

還其本來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

顯出廬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臉面

愧無面目見人

何面目以歸漢。——《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面目見吾邑義士。——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些兒

(1).小貌。 唐 呂岩 《三字訣》詩:“些兒法,合大道。”

(2).少許,一點兒。 宋 陳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壽俞德載》詞:“世間萬寳都成,些兒無欠,只待與黃花為地。”《西遊記》第六三回:“水裡本事,我略有些兒。” 清 納蘭性德 《臨江仙》詞之七:“帶得些兒前夜雪,凍雲一樹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來我萬事都耐著些兒,現在可不能再馬虎!”

(3).片刻,一會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些兒來遲,已成不救,定應一命見閻王。”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如今將學生放假三日,且在書房中獨坐些兒。”

盡底

全部;徹底。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職田頃畝》:“其本官職田上,見收子利,盡底納官。”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已前,應有臣僚進獻文字,曾送史館,或留在中書,剗刷名件,及下吏館,盡底檢尋,降付本院。” 明 徐野君 《春波影》:“專要把這賤人平日做的詩詞歌賦,怕有嘲訕我的所在,盡底拿來與我看。”

分付

(1).分別付與。《漢書·原涉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三國志·魏志·鮮卑傳》:“ 比能 眾逐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皇帝聞奏,龍顏大悅,開庫賜彫弓兩張,寳箭兩百隻,分付與二大臣。”

(2).交給。 唐 白居易 《題文集櫃》詩:“身是 鄧伯道 ,世無 王仲宣 ;祇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宣和遺事》前集:“故 堯王 不將天下傳與他,卻分付與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我將家緣家計,都分付與你兩口兒,每月齋糧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華山 出家去也。”

(3).付託;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飛》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宋 楊恢 《祝英台近》詞:“都將千里芳心,十年幽夢,分付與一聲啼鴂。” 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送梁汾南行》詞:“從此覊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4).囑咐;命令。 唐 方乾 《尚書新創敵樓》詩之二:“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遶謫仙。”《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發説話。’” 清 李漁 《慎鸞交·就縛》:“分付眾將們,從今以後,晝夜須行五百里。”《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平粵紀聞》:“該匪遂將 嘉定 縣城閉守,分付各店開張。”

(5).指交代;講明。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這言語休著你爺知……則去那娘親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果然肯賣,但憑分付價錢,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彥 《感皇恩》詞:“淺顰輕笑,未肯等閒分付。為誰心子裡,長長苦?” 宋 無名氏 《九張機》詞之二:“深心未肯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7).處置;發落。 宋 石孝友 《卜運算元》詞:“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戚漢老 見了許多財物,心中歡喜,連聲應道:‘這小事,但憑大郎分付。’”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釋慧遠名句,禪人寫師真請贊名句

詩詞推薦

咄,是甚麽面目?可憐只有些兒栗棘金圈,盡底分付常山林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