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潘牥的《茶》
全文:
透屋松風蠏眼湯,野人紗帽自煎嘗。
諫議不分三道印,趙州剩借一甌香。
參考注釋
諫議
(1).官名。諫議大夫。《漢書·王莽傳下》:“又置師友祭酒及侍中、諫議、六經祭酒各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三:“ 蔡州 納節舊將死,起居諫議聯翩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或更立一無情面之諫議在側,以輔聖聰不逮。”
(2).諫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子胥 力於戰伐,死於諫議。”
(3).指諫諍論議的文字。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如 房玄齡 深識機宜, 馬周 長於機變, 魏徵 少學縱橫,然 房 長於書檄, 馬 長於敷奏, 魏 長於諫議。”
不分
(1).不服氣;不平。《南齊書·王僧虔傳》:“ 庾征西 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右軍 後進, 庾 猶不分。” 宋 梅堯臣 《龍柏》詩:“苦練不分顏色近,紫荊未甘開謝遲。” 古直 《雜感寄楚傖一廠》詩:“蓴鱸不分因秋起,塊壘生憎借酒澆。”
(2).不料。 唐 陳陶 《水調詞》之二:“容華不分隨年去,獨有妝樓明鏡知。”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移鎮》:“天下事,鬢邊愁,付東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時醉夢 揚州 。” 清 朱彝尊 《詠古》詩之一:“ 漢皇 將將屈群雄,心許 淮陰 國士風。不分後來輸 絳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1).不分散。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作傳奇者,能以頭緒忌繁四字,刻刻關心,則思路不分,文情專一。”
(2).不分別,不分辨。 和谷岩 《茶花艷》八:“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紅皂白的狠抓,那樣難免會出問題的。”
三道
(1).指人子事親的三種孝道,即生養、死葬和祭祀。《禮記·祭統》:“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
(2).三路。《北史·齊武成帝紀》:“ 周 將 楊忠 ……等二十餘萬人,自 恆州 分為三道,殺掠吏人。”
(3).指國體、人事、直言。《漢書·晁錯傳》:“選賢良明於國家之大體,通於人事之終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數,將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當此三道。”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道:國體、人事、直言也。”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陳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4).三道試題。《新唐書·選舉志上》:“答時務策三道。”
(5).指古代軍事理論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蘇洵 《權書·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趙州
指 唐 代高僧 從諗 。 南泉 普願禪師 弟子。因其住持於 趙州 (今 河北省 趙縣 ) 觀音院 ,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簡稱“趙州”。《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趙州 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 趙州 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複次韻述懷》:“神仙懶學古 浮丘 ,祖意慵參老 趙州 。” 清 錢謙益 《石林長老七十序》:“ 趙州 年一百二十八,十方行腳。則七十已後,正其整理腰包,辦草鞋錢之日也。”
借一
與敵人作最後的決戰。《左傳·成公二年》:“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杜預 註:“欲於城下,復借一戰。”《梁書·武帝紀上》:“羣豎猖狂,志在借一;豕突 淮 涘,武騎如雲。”
潘牥名句,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