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岳珂的《林文節紹聖日記前帖贊》
全文:
史本乎公,不厭於復。
重觀紹聖以來之記述,初無及於鄭雍。
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
如王誼李祉之實跡,遍考史錄,皆無預乎此案之中。
酈保姓名,亦各不同。
至於韓忠彥力諫興獄,直乞陛下且與含容。
安壽麵析章惇,以為鄉風。
此皆系其人之大節,而金匱之汗青,皆泯泯於二人之忠。
凡此帖紙之所具,以同時附會白帖子之人,猶能秉直以寫其衷。
抑可以見人心之是非,本無所蔽蒙也。
然於此時,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論,獨雍首尾噤然若不預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龍,又何其無一言之獻替,廣於四總耶。
迎合於始,循默於終,而迄不免於黨籍之歸,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勝於直躬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壽麵
祝壽時吃的象徵長壽的麵條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鄉風
鄉里的風俗;地方風俗。 宋 蘇軾 《饋歲》詩:“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清 查初白 《除夕恩賜羊鹿》詩:“鄉風未敢分僚友,家祭先應薦祖宗。”如:各處各鄉風。
(1).鄉,通“ 向 ”。趨從教化。指政治上的歸順或對個人的敬仰。《管子·版法》:“萬民鄉風,旦暮利之。”《史記·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為臣妾。” 宋 王安石 《謝林中舍啟》:“鄉風有年,修問無所。”
(2).鄉,通“ 向 ”。指趨向某種風氣。《史記·儒林列傳》:“ 武安侯 田蚡 為丞相,絀 黃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 公孫弘 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 章炳麟 《校文士》:“而後生信其(指 龔自珍 )誑耀,以為巨子,誠以舒縱易效,又多淫麗之詞,中其所嗜,故少年靡然鄉風。”
岳珂名句,林文節紹聖日記前帖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