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貫休的《賀鄭使君》
全文:
三衢蜂蠆陷城池,八詠龍韜整武貔。
才諭危亡書半幅,便思父母淚雙垂。
戈收甲束投仁境,汗浹魂飄拜虎旗。
死地再生知德重,精兵連澉覺山移。
人和美葉禎祥出,陣善深為典教推。
仗信輸誠方始是,執俘折馘欲何為。
清威嚴令無纖壒,長路深山不拾遺。
七邑恩波歌浩渺,一方雲物自鮮奇。
天文仰視同諸掌,劍術無前更數誰。
戰馬閒眠汀草遠,秋鼙乾揭岳霞隳。
義為土地精靈伏,仁作金湯鐵石卑。
龔遂劉寬同煦嫗,張飛關羽太驅馳。
笙歌席上偏憐客,刀劍林中亦念詩。
縠渚美為長飲水,金山高作受降碑。
時猶草草秋方盡,陳是堂堂孰敢窺。
寵渥豈唯分節鉞,勛庸須勒上鍾彝。
神資天贊誰堪比,名遂功成自不知。
卷箔倚闌雲欲雪,擁壚傾榼酒如飴。
扶堯社稷常憂老,到郭汾陽亦未遲。
釋子沾恩無以報,只將葑菲賀階墀。
參考注釋
三衢
指今 浙江 衢縣 。因縣境有 三衢山 ,故稱。 唐 羅隱 《寄三衢孫員外》詩:“ 小敷 文伯見何時,南望 三衢 渴復飢。” 宋 楊萬里 《過安仁市得風掛帆》詩:“何人道是 三衢 遠,掛起東風十幅蒲。”《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昔 宋 時 三衢 守 宋 產瞻 以書答狀元 留夢炎 。” 清 吳偉業 《高涼司馬行》:“ 三衢 橘柚 廣州 柑,夢繞江南與海南。”
泛指通衢。三,言其多。《管子·輕重甲》:“昔者 桀 之時,女樂三萬人,晨噪於端門,樂聞於三衢,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
蜂蠆
亦作“蠭蠆”。1.蜂和蠆。都是有毒刺的螫蟲。《國語·晉語九》:“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侍御史謂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 清 唐甄 《潛書·全學》:“士或遇蠭蠆而色變,觸棘刺而失聲。”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三:“小小的譏刺可以慘於蜂蠆,小小的慰借可以暖於春陽。”
(2).比喻惡人或敵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摧壓鯨鯢,抵落蜂蠆。” 唐 杜甫 《遣憤》詩:“蜂蠆終懷毒,雷霆可振威。” 唐 元稹 《授李願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使制》:“一戰而蜂蠆盡殲,不時而梟獍就戮。”
(3).比喻狠毒兇殘。《文館詞林》卷六六二引《太宗文皇帝伐遼手詔》:“弒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我國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 明 張景 《飛丸記·故舊存身》:“梟獍狼豺,誤觸髭髯戟兩腮,蜜口生茶蕒,笑臉藏蜂蠆。” 清 鄭燮 《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 始皇 虎狼其心,蠭蠆其性,燒經滅聖,欲剜天眼而濁人心,故身死宗亡國滅,而遺經復出。”
(4).指蜂尾的刺。亦比喻毒害或困難等不大。《好逑傳》第一回:“ 鐵公子 道:‘蜂蠆小難,若不能為兄排解,則是古有豪傑,今無英雄矣,豈不令 郭解 冷齒?’” 孫中山 《黨員要注重宣傳的奮鬥》:“好像守門的蜂,尾上藏有蜂蠆,知道它的職務,是保護全羣安全的。”
城池
城為城牆,池為護城河。泛指城邑
八詠
見“ 八詠詩 ”。
龍韜
(1). 太公望 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既罕《龍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間帷中之績。” 唐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劒報知己,更有《龍韜》佐師律。”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排雁陣,展《龍韜》,斷重圍殺過 河陽 道。”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聖武成功詩》:“魚麗成前列,《龍韜》運上方。”
(2).古宮廷禁衛羽林軍的別名。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椅梧連鶴禁,壀堄接龍韜。”註:“內署北連春*宮,西接羽林軍。”《宋史·律曆志三》:“日欲暮,魚鑰下,龍韜布。”
武貔
即虎貔。泛指猛獸,借指武士。 唐 人避 唐太祖 李虎 諱改。 前蜀 貫休 《賀鄭使君》詩:“ 三衢 蜂蠆陷城池,八詠龍韜整武貔。”參見“ 虎貔 ”。
貫休名句,賀鄭使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