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一石鼓》
全文:
岐山之陽石為鼓,叩之不鳴懸無虞。
以為無用百無直,以為有用萬物祖。
置身無用有用間,自托周宣誰敢侮。
宣王沒後墳壠平,秦野蒼茫不知處。
周人舊物惟存山,文武遺民盡囚虜。
鼎鍾無在鑄戈戟,宮殿已倒生禾黍。
厲宣子孫竄四方,昭穆錯亂不存譜。
時有過客悲先王,綢繆牖戶徹桑土。
思宣不見幸鼓存,由鼓求宣近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項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為脯。
馬童楊喜豈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況外物固已輕,毛擒翡翠尾執麈。
惟有蒼石於此時,獨以無用不見數。
形骸偃蹇任苔蘚,文字皴剝困風雨。
遭亂既以無用全,有用還為太平取。
古人不見見遺物,如見方召與申甫。
文非科斗可窮詰,簡編不載無訓詁。
字形漫汗隨石缺,蒼蛇生角龍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橫,頤下髭禿口齒齬。
形雖不具意可知,有雲楊柳貫魴鱮。
魴鱮豈厭居溪谷,自投網罟入君俎。
柳條柔弱長百尺,挽之不斷細如縷。
以柳貫魚魚不傷,貫不傷魚魚樂死。
登之廟中鬼神格,錫女豐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國,北摧犬戎南服楚。
將帥用命士卒歡,死生不顧闞虓虎。
問之何術能使然,撫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貫魚魚弗違,仁人在上民不怒。
請看石鼓非徒然,長笑太山刻秦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形骸
形體(多指人的)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苔蘚
蘚(蘚綱的植物的俗稱)
如苔蘚然。——《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皴剝
糙裂剝落。 宋 蘇轍 《石鼓》詩:“形骸偃蹇任苔蘚,文字皴剝困風雨。”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蘇轍名句,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一石鼓名句
名句推薦
四海十年不解兵,人今罷病虎縱橫
寧調元《冬日雜詠,集杜》歌要齊聲和,情教細語傳
常非月《詠談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