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仲修的《宮詞》
全文:
國家三歲一郊天,萬騎雲從錦繡鮮。
陟降圓壇徹黃道,更虛小次待升煙。
參考注釋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圓壇
即圜丘。《後漢書·祭祀志上》:“為圓壇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西上。”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獸盾騰挐,圓壇帖妥。”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 光武 中興, 東平王 蒼 又請復古禮,雖為圓壇而多採用 前漢 故事。”參見“ 圓丘 ”。
黃道
太陽每年在恆星之間的視軌跡,即地球軌道面與天球的相交線
小次
為帝王郊祀設的小篷帳。《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 鄭玄 註:“次,謂幄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二中貴扶侍行至壇前,壇下又有一小幕殿,謂之‘小次’,內有御座。”《金史·禮志三》:“皇帝入小次,簾降,樂止。”
王仲修名句,宮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