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呈閭丘四舅二首》
全文:
不識高安縣,飽聞明恕堂。
毋卑百里小,未覺四年長。
議論兼秦漢,規模類越杭。
廟堂方急此,已試乃為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高安
(1).謂居於高位而安泰。《管子·版法》:“修長在乎任賢,高安在乎同利。” 尹知章 註:“與下同利,則高位安。”
(2).指 漢哀帝 時 高安侯 董賢 。《文選·潘岳<西征賦>》:“刺 哀主 於 義 域,僭天爵於 高安 。” 張銑 註:“ 董賢 有美色,帝幸之,封為 高安侯 。”
(3). 宋 樂章名。《宋史·樂志一》:“ 建隆 元年二月……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為《高安》,祭地為《靜安》。”
飽聞
猶多聞。 唐 杜甫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詩:“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勤儉之聲,寬大之政,幽閨婦女,草野小人,皆飽聞而厭道之。”
明恕
明信寬厚;明察寬大。《左傳·隱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宋 曾鞏 《韓晉卿莫君陳刑部郎中制》:“夫惟篤於明恕,可以副朕欽恤之心。” 明 李東陽 《姜貞庵傳》:“遷 南京 刑部郎中,讞鞫明恕。”
趙蕃名句,呈閭丘四舅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