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齊己的《送楚雲上人往南嶽刺血寫《法華經》》
全文:
剝皮刺血誠何苦,欲寫靈山九會文。
十指瀝乾終七軸,後來求法更無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剝皮
(1) 剝去某物的外層
(2) 除去任何動物、蔬菜或水果的皮
剝熊的皮
(3) 剝去樹皮、種子的外殼或水果的皮
血誠
猶赤誠。謂極其真誠的心意。《宋書·謝晦傳》:“去年送女遣兒,闔家俱下,血誠如此,未知所愧。”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讓官表》:“此所以重陳手疏,再瀝血誠,乞迴此官,別授能者。”《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房德 又躬身道:‘禮物雖微,出自 房 某一點血誠,幸勿峻拒!’”《說岳全傳》第六一回:“報國忘軀矢血誠,誰教萬里壞長城?”
何苦
(1) 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帶“呢”
你何苦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後加“呢”
生孩子的氣,何苦呢?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
(2).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註:“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崑崙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地德,地險資岳靈。” 鍾山 , 崑崙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聖地 靈鷲山 的簡稱。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五:“朝游浄國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會是前生。”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原註:“ 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雲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6).指有靈應的山。《雲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雲陰遠, 香爐 煙氣多。”
九會
(1).多次會盟。《楚辭·天問》:“ 齊桓 九會,卒然身殺。”
(2).指 釋迦牟尼 宣講教義的九次法會。參閱八十卷本《華嚴經》。 唐 澄觀 《華嚴懸談》卷一:“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無違後際,暢九會於初成。”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 大雄 九會化諸天, 釋梵 八部來森然。”
(3).九次交遇。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 黃祥翁 雲,日行黃道,月有九會,遇交則有薄食之變。”
齊己名句,送楚雲上人往南嶽刺血寫《法華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