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唐彥謙的《送樊琯司業歸朝》
全文:
近者蘇司業,文雄道最光。
夫君居太學,妙譽繼中行。
汲郡陵初發,汾陰篋久亡。
寂寥方倚席,容易忽升堂。
去日應懸榻,來時定裂裳。
愜心頻拾芥,應手屢穿楊。
辯急如無敵,飛騰固自強。
論心期舌在,問事畏頭長。
駟馬終題柱,諸生悉面牆。
啖螯譏爾雅,賣餅訴公羊。
未見泥函谷,俄驚火建章。
煙塵昏象魏,行在隔巴梁。
紅粟填郿塢,青袍過壽陽。
翦茅行殿濕,伐柏舊陵香。
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
雲飛同去國,星散各殊方。
賤子悲窮轍,當年亦擅場。
齏辛尋幼婦,醴酒憶先王。
聖域探姬孔,皇風樂禹湯。
畏誅輕李喜,言命小臧倉。
折樹休盤槊,沈鉤且釣璜。
鴻都問詞客,他日莫相忘。
參考注釋
黌室
學校。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歸朝》詩:“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
青衿
(1).青色交領的長衫。古代學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息絲布啟》:“青衿宜襲,書生無廢學之詩;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書·禮樂志九》:“其日,鑾駕將至,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師考補博士弟子員。這領青衿不為希罕,卻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滿城都傳遍了。”
(2).借指學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書·逸士傳·李謐》:“方欲訓彼青衿,宣揚墳典。”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絳帳語道,青衿質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身列青衿,敗檢釀命。”自註:“科舉時稱秀才為青衿。”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蘇軾 《坤城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黃屋天臨,知下情之無壅。”
渠門
(1).旗名。一說兩旗交接以為軍門。《國語·齊語》:“賞服大輅,龍旗九旒,渠門赤旂,諸侯稱順焉。” 韋昭 註:“ 賈侍中 云:‘……渠門,亦旗名。赤旂,大旗也。’ 昭 謂……渠門,兩旗所建,以為軍門,若今牙門也。”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詔》:“又有一匡九合,渠門之賜以隆。”
(2).古城門名。《左傳·桓公十四年》:“冬, 宋 人以諸侯伐 鄭 ,報 宋 之戰也。焚 渠門 ,入及大逵。” 杜預 註:“ 渠門 , 鄭 城門。”
火旆
亦作“ 火斾 ”。紅色的旌旗。 唐 李群玉 《涼公從叔春祭廣利王廟》詩:“海客斂威驚火旆, 天吳 收浪避樓船。”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歸朝》詩:“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 唐 黃滔 《秋色賦》:“昨日金輿,天子自西郊而迎入;此時火斾, 祝融 指南極以遄征。”
唐彥謙名句,送樊琯司業歸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