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勵志原文

日暮飄風發,掩身固重關。

深居擁裘褐,一榻危如山。

榾柮奮殘燼,稍亦能祛頑。

炎涼固人情,道在意自閒。

呼童命濁酒,一飲便酡顏。

顏酡不足羨,豪氣時往還。

仲尼道高美,可望不可攀。

學聖聖之徒,不學發斯斑。

若射就由基,若木就輸般。

致志在躬行,能言固非艱。

烏獲未謂強,匹雛詎雲孱。

不見鄒國人,浩然塞兩間。

詩詞問答

問:勵志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勵志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刪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飄風

旋風;暴風

四時之內,飄風怒吹,或西發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 赤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掩身

謂居於隱蔽之處。《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 鄭玄 註:“掩,猶隱翳也。”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觸。《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賀 《送僧還南嶽》詩:“自説深居後,鄰州亦不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清史稿·簡親王喇布傳》:“上諭曰:‘ 簡親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無尺寸之功,深居會城,虛糜廩餉。’”

裘褐

(1).粗陋衣服。《莊子·天下》:“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 成玄英 疏:“裘褐,粗衣也。”《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 鴻 所願哉?” 宋 黃庭堅 《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負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

(2).泛指禦寒衣服。《晉書·郄超傳》:“且北土早寒,三軍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 宋 蘇軾 《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氣,已覺團扇厄。”

(3).借指高人隱士。 金 元好問 《弘州贈曹子玉》詩:“丘園舊憶詢幽仄,裘褐今聞識姓名。”

榾柮

(1).木柴塊,樹根疙瘩。可代炭用。 前蜀 貫休 《深山逢老僧》詩之一:“衲衣線粗心似月,自把短鋤鋤榾柮。” 宋 陸游 《霜夜》詩之二:“榾柮燒殘地爐冷,喔吚聲斷天窗明。” 清 曹寅 《和靜拙翁圍爐原韻》:“絶塞穹廬火,山堂榾柮爐。” 郁達夫 《出奔》一:“同村同姓的閒人等,當冬天農事之暇,坐上香火爐前去烤榾柮火。”

(2).泛指根部。

炎涼

熱和冷,比喻對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親熱,或者冷淡的不同態度

世態炎涼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在意

(1) 留心,注意

他只顧看信,別人對他說的話,他都沒有在意

(2) 介意

這些心事他是不會在意的

濁酒

未濾的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宋· 范仲淹《漁家傲》

酡顏

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

顏酡

1.亦作"顏"。

2.醉後臉泛紅暈。語出《楚辭.招魂》:"美人既醉﹐朱顏酡些。"王逸注:"朱:赤也;酡:著也。言美女飲啖醉飽﹐則面著赤色而鮮好也。酡﹐一作。"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豪氣

(1) 英雄的各種品質(如勇氣、勇敢、自我犧牲、不自私等)

(2) 豪放的氣概

往還

去和來;往來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魯國 人。《莊子·人間世》:“ 顏回 見 仲尼 ,請行。”《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魯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 丘 雲,字 仲尼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 仲尼 敘帝王之書。” 明 顧絳 《述古》詩:“ 仲尼 貴多聞, 漢 人猶近古。”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掉了一頂帽子,又有何妨呢,卻看得這么嚴重,實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當了。”

高美

(1).高貴。《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谷永 曰:‘《易》稱“得臣無家”,言王者臣天下,無私家者。今陛下棄萬乘之至貴,樂家人之賤事;厭高美之尊稱,好匹夫之卑字。’”

(2).謂功大德善。《晉書·羊祜傳》:“今聽復本封,以彰高美。”

可望

(1) 有希望;可以盼望

(2) 能夠望見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不學

(1).不學習;不求學。《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誠知不學之弊,碩儒之貴。”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後,而治不教之民,嗚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賊盜刑罰之所以積,其不以此也歟?”

(2).謂沒有學問。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又以《文選》 李善 注在五臣後,其疏淺不學,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老殘遊記》第三回:“兄弟以不學之資,聖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

若木

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 衡石山 、 九陰山 、 泂野之山 ,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郭璞 註:“生 崑崙西 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一說,即扶桑(見 清 段玉裁 《說文·木部》“榑”字注)。《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唐 李嶠 《日》詩:“日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 清 錢謙益 《曾湖浴日》詩:“浴日晴波漾六時,丹淵若木影參差。” 鄭澤 《登樓嘆》詩:“不見若木嬌榑桑,但見蝦蟹變作長鯨長。”

致志

(1).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明 方孝孺 《與訥齋先生書》:“願益以繼承自任,與諸昆季協心致志,昌義門於百世,揚先德於天下。”

(2).謂振奮士氣。《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躬行

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能言

(1).長於辯論;有獨到的見解。《鬼谷子·中經》:“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字 輔嗣 , 山陽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歲便好 莊 老 ,通辯能言,為 傅嘏 所知。” 宋 葉適 《制科》:“用科舉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來,能言之士有是論矣。”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故 曹 劉 阮 陸 ,下及 李 杜 ,異曲同工,各擅其時,並稱能言,何也?”

(2).議論而有見解者。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堯 ,而 堯 政不必皆得也;舉世莫不貶 桀 ,而 桀 事不必盡失也。” 北魏 《高湛墓誌》:“皇上動哀,能言灑淚。”

烏獲

戰國 時 秦 之力士。一說可能為更古之力士。後為力士的泛稱。《孟子·告子下》:“然則舉 烏獲 之任,是亦為 烏獲 而已矣。” 楊伯峻 註:“《史記·秦本紀》言 秦武王 時有力士 烏獲 ,但此時 孟子 年已踰七十,而 烏獲 遠在西方之 秦 ,未必能舉肯舉以為例証。此 烏獲 或者是古之有力人, 秦 之力士又襲用其名耳。” 漢 司馬相如 《諫獵書》:“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 烏獲 ,捷言 慶忌 ,勇期 賁育 。”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量才而授者,不求功於器外……故滅熒燭者不煩滄海,扛斤兩者不事 烏獲 。”

匹雛

小雞。《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 趙岐 註:“人言我力不能勝一小雛,則謂之無力人。” 阮元 校勘記引 孫奭 孟子音義:“匹, 丁 ( 丁公著 )作疋……音節蓋與疋字相似,後人傳寫誤耳。” 梁啓超 《知恥學會敘》:“兵惟無恥,故老弱羸病,苟且充額,力不能勝匹雛耳。”一說,幼鴨。 宋 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鴨也。從省作匹。《禮記》説‘匹’為鶩是也。”又《答汪尚書》:“是猶先察秋毫,而後睹山嶽;先舉萬石,而後勝匹雛。”一說,一隻雞。‘匹’為量詞。見 楊伯峻 《孟子譯註》。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國人

(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內的人。《周禮·地官·泉府》:“國人郊人從其有司。” 賈公彥 疏:“國人者,謂住在國城之內,即六鄉之民也。”《左傳·成公十三年》:“ 子駟 帥國人盟於大宮。”《史記·伯夷列傳》:“ 叔齊 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三章第五節:“農民住在田野小邑,稱為野人;工商業者住在大邑,稱為國人。”

(2).國內之人,全國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 唐 韓愈 《題楚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 昭王 。” 宋 葉適 《祭潘叔度文》:“若夫父母兄弟,安其義而不以為勞;朋友國人,化其節而不以為異。” 鄒魯 《中國同盟會》:“國人相視,皆伯叔兄弟諸姑姊妹,一切平等。”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時積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處為淺,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崖頭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國民風氣,因而一新。”

(2).廣大壯闊貌。《管子·內業》:“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淮南子·要略》:“誠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觀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題<鄭叔致字辭>後》:“發之為文章,則浩然而無涯。”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吾嘗登 帕米爾 之原,天風浩然,梅花開矣,白雲飛矣。”

(3).正大豪邁貌。 晉 陶潛 《扇上畫贊》:“至於 於陵 ,養氣浩然。” 元 張可久 《金字經·偕王公實尋梅》曲:“浩然英雄氣,塞乎天地間。”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 趙忠節 ﹞有俠丈夫風,呼盧縱飲,意氣浩然。”參見“ 浩然之氣 ”。

(4).不可阻遏、無所留戀貌。《孟子·公孫丑下》:“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 朱熹 集註:“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溫庭筠 《送人東遊》詩:“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清 徐士鸞 《宋艷·叢雜》:“ 楊蟠 宅在 錢塘湖 上,晚罷 永嘉郡 浩然掛冠。”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島 去看那鬱郁的大森林--於是浩然歸國。”

兩間

謂天地之間。指人間。 唐 韓愈 《原人》:“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宋史·儒林傳五·胡安國》:“願彊於為善,益新厥德,使信於諸夏,聞於夷狄者,無曲可議,則至剛可以塞兩間,一怒可以安天下矣。” 金 陳賡 《宣宗輓詞》:“儉德高千古,鴻勛際兩間。” 明 邵璨 《香囊記·潛回》:“那時節立朝綱當辯姦,我這裡正氣漫漫塞兩間。” 魯迅 《集外集·題<徬徨>詩》:“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

詩詞推薦

勵志原文_勵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