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疇不向周王授,後世何由識洛書

祁順寄題箕子墓四首·其三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寄題箕子墓四首·其三》

全文:
力諫無能悟獨*夫,明夷心事更誰如。
九疇不向周王授,後世何由識洛書

祁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九疇

(1).疇,類。指傳說中天帝賜給 禹 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即《洛書》。《書·洪範》:“天乃錫 禹 洪範九疇,彝倫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孔 傳:“天與 禹 , 洛 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馬融 註:“從‘五行’已下至‘六極’,《洛書》文也。” 唐 張說之 《開元正歷頌》:“龜易八封,龍書九疇。” 唐 張欽敬 《洛出書》詩:“奇象八卦分,圖書九疇出。”

(2).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魏書·高閭傳》:“帝道昌則九疇敍,君德衰而彝倫斁。”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安得皇極之主,與之共敍九疇哉。” 唐 王昌齡 《箜篌引》:“僕本 東山 為國憂, 明光殿 前論九疇。”

後世

(1) 所有相繼的世代

後世之謬其傳。——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後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曠後世而不聞。

後世且行之。——清· 劉開《問說》

為了後世的利益

(3) 後代

後世子孫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洛書

儒家關於《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書·洪範》:“天乃錫 禹 洪範九疇,彝倫攸敍。” 孔 傳:“天與 禹 , 洛 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若乃河圖孕乎八封,洛書韞乎‘九疇’,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緑牒之華,誰其屍之,亦神理而已。” 朱自清 《經典常談·周易》:“那講五行的《洪範》,據說也是 大禹 治水時在 洛水 中從一隻神龜背上得著的,也出於天賜。所謂‘洛書’,便是那個。”按,《漢書·五行志上》謂《洪範》文中由“初一曰五行”起至“畏用六極”共六十五字,乃《洛書》本文。參見“ 河圖洛書 ”。

祁順名句,寄題箕子墓四首·其三名句

詩詞推薦

九疇不向周王授,後世何由識洛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