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陽枋的《賀李萬州守夔》
全文:
淵淵聖道浩津涯,萬里尋師暮景斜。
濫吹從中情懶散,彈冠鏡里發爬沙。
蒼龜已卜林間屋,青犢還逢關上車。
未得乞符求換骨,借間讀易傍梅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淵淵
(1).深廣;深邃。《莊子·知北游》:“淵淵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終則復始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論》:“純粹之氣,注於人也為明。得之者,爽達而先覺,鑒照而無隱,盹盹於獨見,淵淵於默識。”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揚州訊息》詩:“淵淵賢達心,悢悢情內傷。” 清 秦道然 《弢光靜坐》詩:“先聖言淵淵, 瞿曇 説如如。” 梁啓超 《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 ,若 譚瀏陽 ,皆有得於佛學之人也。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戞戞獨造,淵淵入微。”
(2).鼓聲。亦泛用作象聲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衡 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 南朝 梁 何遜 《宿南洲浦》詩:“沉沉夜看流,淵淵朝聽鼓。”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魚作》詩:“潮聲淵淵震曙鼓,巨絙一網千吳舠。” 郭沫若 《<人民中國>日文版創刊二十周年》詩:“大車滾滾循新轍,和樂淵淵易舊弦。”
聖道
(1).聖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聖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聖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聖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有了‘ 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聖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聖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浄土。” 宋 陸游 《自警》詩:“聖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 八正道 ”。
津涯
(1).岸;水邊。《書·微子》:“今 殷 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孔 傳:“言 殷 將沒亡,如涉大水無涯際,無所依就。” 宋 李綱 《小字 華嚴經合論 後序》:“如泛巨海,浩無津涯,必觀星斗乃辨方所。”
(2).範圍;邊際。 唐 高適 《三君詠·郭代公》:“ 代公 實英邁,津涯浩難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今人讀 杜 詩,見汪洋浩博,茫無津涯,隨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從也。” 王闓運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識津涯。”
(3).依靠,憑依。《朱子語類》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時下工夫讀書,彼時四旁皆無津涯。” 清 金農 《書<和靖先生集>後》詩:“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後高名動慕嗟。”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尋師
(1).用兵。《左傳·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 杜預 註:“尋,用也。”
(2).求師。《後漢書·李固傳》:“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夷則七月》:“負笈尋師,罕逢見日。”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時的景況
陽枋名句,賀李萬州守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