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周五聲調曲 角調曲 一》
全文:
止戈見於絕轡之野。
稱伐聞于丹水之徵。
信義俱存乃先忘食。
五材並用誰能去兵。
雖聖人之大寶曰位。
實天地之大德曰生。
涇渭同流清濁異能。
琴瑟並御雅鄭殊聲。
擾擾烝人聲教不一。
茫茫禹跡車軌未幷。
志在四海而尚恭儉。
心包宇宙而無驕盈。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義而無立勤則無成。
惻隱其心訓以慈惠。
流宥其過哀矜典刑。
參考注釋
涇渭同流
涇渭:涇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壞不分。
【出處】:唐·王勃《上劉右相書》:“夫豈知世終異數,涇渭同流。”
清濁
(1).清水與濁水。《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 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隨波混清濁,與物同醜麗。”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妝域》:“蓬卷無根株,渦洄亂清濁。”
(2).喻人事的優劣、善惡、高下等。《史記·吳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雲行紀》:“事涉疑似,以藥服之,清濁則驗。” 宋 蘇軾 《錢君倚哀詞》:“吾將觀子之進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濁。”
(3).音樂的清音與濁音。《國語·周語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間。”《禮記·樂記》:“倡和清濁,迭相為經。”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震風過物,清濁效響。”
(4).語音的清聲與濁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陸法言 著《切韻》,時俗不曉其韻之清濁,皆以 法言 為 吳 人,而為 吳 音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至於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氣與濁氣。引申以喻天地陰陽二氣。《文選·左思<魏都賦>》:“夫泰極剖判,造化權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 李善 註:“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周五聲調曲·宮調曲之一》:“氣離清濁割,元開天地分。”
異能
(1) 不相同的功用
(2) 突出的能力
庾信名句,周五聲調曲 角調曲 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