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若蜉蝣,然後為跼促

李益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益的《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

全文: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負青山諾,今還獲所欲。
嘗聞玉清洞,金簡受玄籙。
夙駕升天行,雲遊恣霞宿。
平明矯輕策,捫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壇,苔繞青瑤局。
陽桂凌煙紫,陰羅冒水綠。
隔世聞丹經,懸泉註明玉。
前驚羽人會,白日天居肅。
問我將致辭,笑之自相目。
竦身雲遂起,仰見雙白鵠。
墮其一紙書,文字類鳥足。
視之了不識,三返又三復。
歸來問方士,舉世莫解讀。
何必若蜉蝣,然後為跼促
鄙哉宦遊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勞歌叩山木。

李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蜉蝣

亦作“ 蜉蝤 ”。1.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漢書·王褒傳》:“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 顏師古 註:“蝤音由,字亦作蝣。” 晉 郭璞 《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柯靈 《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與蜉蝣同壽。”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雲天誼,詎可量,匡救蜉蝣離虎狼,復垂憐閫內荊釵,使夫妻團圓無恙。”

(3).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今人未窺 韓 柳 門戶,而先掃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輕 溫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後》:“此而羣喙猶未息也,吾請質諸聖訓以掃俗學之蜉蝣,稽諸聖言以靖偽儒之簧鼓。”

(4).猶浮蟻。浮於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譚用之 《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然後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跼促

(1) 狹小

(2) 〈方〉∶ 短促

(3) 拘謹不自然

李益名句,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名句

詩詞推薦

何必若蜉蝣,然後為跼促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