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子翬的《和士特栽果十首棖》
全文:
棖橘甘酸各效能,南苞錫貢不同升。
果中亦抱遺才嘆,有客攀條氣拂膺。
參考注釋
遺才
(1).謂薦舉、科舉遺漏人才;埋沒人才。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舉不遺才,進各異方。” 唐 賈島 《送沉秀才下第東歸》詩:“下第子不恥,遺才人恥之。”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誰遣文章太驚俗,何緣場屋不遺才。”
(2).未被發現或未受重視的人才。《晉書·忠義傳·嵇紹》:“尚書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 唐 梁鍠 《天長節》詩:“願持金殿鏡,處處照遺才。” 宋 蘇軾 《薦布衣陳師道狀》:“﹝ 陳師道 ﹞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若將終身,苟非其人,義不往見,過壯未仕,實為遺才。”《宋史·選舉志一》:“是年及 端拱 初,禮部試已,帝慮有遺才,取不中格者再試之,於是由再試得官者數百人。”
(3).秀才參加鄉試,先要經過學道的科考錄送,臨時添補核准的,稱為“遺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雖然免禍,卻不放他科舉,直至臨場, 曹公 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遺才之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明年,學使科試士,而公適薨, 桯 縗哀如子,未得與試。既離苫塊, 四娘 贈以金,使趨入遺才籍。”
攀條
攀引或攀折枝條。《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平原侯植》:“朝游登鳳閣,日暮集華沼。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宋 蘇軾 《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漬生荔支》:“攀條與立新名字,兒女稱呼恐不經。”
拂膺
氣逆胸臆。極言憤怒。 宋 岳珂 《桯史·黃潛善》:“ 維揚 渡 江 ,以覆餗賜罷。跡其媕阿患得之心,蓋已見於在庶僚時矣,遺臭千載,言之拂膺。”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鍛鍊雖極,而不得實情,的見誣罔,孰所為據?而遽皆處極典,覽之拂膺!”
劉子翬名句,和士特栽果十首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