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君充此四方誌,望塵何異登瀛洲

金履祥和王希夷廬陵觀梅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金履祥的《和王希夷廬陵觀梅》

全文:
歲寒堂前桂樹秋,秋風浩蕩君西遊。
羨君充此四方誌,望塵何異登瀛洲
人生難得心相識,況君與我心相得。
君心誰似惟梅花,雪霜不改馨香德。
顧我思君日幾尋,歲寒又見梅花春。
見梅不見故人面,空詠梅花如故人。
月明千里雖同致。
疇昔追隨今少異。
始信燈窗朝暮同,此會人生良匪易。
噫吁嘻,安得彼此長似歲寒枝,清芬處處同襟期。

金履祥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金履祥羨君充此四方誌,望塵何異登瀛洲書法作品欣賞
羨君充此四方誌,望塵何異登瀛洲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四方誌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謂公子( 重耳 )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後以“四方誌”指經營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三國志·魏志·荀攸傳》:“天下方有事,而 劉表 坐保 江 漢 之閒,其無四方誌可知矣。” 晉 歐陽建 《臨終詩》:“苟懷四方誌,所在可游盤。” 明 何景明 《東河三月晦日》詩:“平生四方誌,回首欲求安。”

望塵

(1).看見飛揚的塵土。亦喻捕風捉影或觀察到細小的徵候。《後漢書·度尚傳》:“ 磐 埋骨牢檻,終不虛出,望塵受枉。”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是以高世之士,望塵而旋跡;輕薄之徒,響赴而影集。”

(2).猶言望塵而拜。 唐 王昌齡 《長歌行》:“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李雲逸 註:“望塵,謂趨附權貴,候望其車馬之塵。”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四:“ 宣仁 怒曰:‘ 韓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當望塵之禮。’太妃泣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因而公卿將士,盡奔走於門下,估計夤緣,儼如負販,仰息望塵,不可算數。”

(3).猶言望塵追跡。 宋 葉適 《<覆瓿集>序》:“蓋神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無疆,累名駿數百,豈得望塵焉!”

(4).猶言望塵莫及。《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澤*東 《向國**黨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登瀛洲

比喻士人得到榮寵,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興,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開文學館,擢 房玄齡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 胡三省 註:“自來相傳海中有三神山、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則成仙矣,故以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劉克莊 《哭毛易甫》詩:“垂二十年猶入幙,後三四榜盡登 瀛 。” 清 沙張白 《再來詩讖記》:“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僥倖耳。”

金履祥名句,和王希夷廬陵觀梅名句

詩詞推薦

羨君充此四方誌,望塵何異登瀛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