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潘大臨的《吳熙老所藏風雨圖》
全文:
我游匡山夏將杪,赤日青天萬山繞。
忽然風雨動地來,震氣果雷離電繞。
一川煙靄失東西,萬里乾坤錯昏曉。
香爐高峰危欲墮,石門細路人心剿。
江翻那聞得計魚,木拔豈有安巢鳥。
須臾雲過雨腳收,依舊晴暉著叢篠。
群山歷歷在眼前,恰似憑高日方曉。
誰將此景入畫圖,數幅生綃盤礴了。
吳丞此畫絕代無,張公此詩古來少。
讀詩觀畫興未窮,北窗風涼退自公。
使君意消三伏中,未可鞭箠催青銅。
參考注釋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後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後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 關漢卿《竇娥冤》
(2) 專指末伏
未可
不可
鞭箠
1.鞭子。亦用作比喻。《國語·吳語》:“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漢 劉向 《說苑·談叢》:“騏驥日馳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歐榘甲 《新廣東》五:“鄙人雖淺陋,願執鞭箠為馬前卒。” 何其芳 《一個平常的故事》:“讓我的歌唱變成鞭箠。”
2.鞭打。《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宮人盜者,即時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隱情。”《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幼時,每教其藝,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終莫究其玅。”《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明日主人尋究,定遭鞭箠。” 劉師培 《悲佃篇》:“若輸稅逾期,則鞭箠之慘,無異於公庭。”
3.比喻督促、勉勵。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一節:“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從而崇拜之擁護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書<貨殖傳>後》:“方 秦始皇 統一區夏,鞭箠夷蠻,雄略震乎當世。”
青銅
銅和錫以及有時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鋅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黃色,比黃銅硬而強度大,用來製造多種工業零部件
潘大臨名句,吳熙老所藏風雨圖名句
名句推薦
臨濟縮卻舌頭,德山閣卻拄杖
釋子鴻《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