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杜甫遣興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遣興二首》

全文:
天用莫如龍,有時系扶桑。
頓轡海徒涌,神人身更長。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強。
吞聲勿復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馬,無良復誰記。
此日千里鳴,追風可君意。
君看渥窪種,態與駑駘異。
不雜蹄齧間,逍遙有能事。
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
達生豈是足,默識蓋不早。
有子賢與愚,何其掛懷抱。
賀公雅吳語,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
爽氣不可致,斯人今則亡。
山陰一茅宇,江海日淒涼。
吾憐孟浩然,裋褐即長夜。
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清江空舊魚,春雨餘甘蔗。
每望東南雲,令人幾悲吒。

杜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杜甫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書法作品欣賞
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潛避

隱避;躲避。 漢 李尤 《屏風銘》:“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三國演義》第三回:“ 儒 曰:‘……主公且須避之。’ 卓 乃入園潛避。”《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李勉 ﹞取過三兩一封銀子,教他遞與,贈為盤費,速往遠處潛避。”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達道

(1).公認的準則。《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達道之行,實惟交友。” 宋 契嵩 《<壇經>贊》:“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那些‘難可與俗人論’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達道罷。”

(2).明白、徹悟道理。《淮南子·氾論訓》:“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福。”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遠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 陶潛 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元 楊載 《贈胡汲古》詩:“先生唯達道,久矣樂山林。”

(3).實現理想或主張。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 宋 蘇軾 《賜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 元 閻復 《追封伯夷叔齊制》:“讓爵以明長幼之序,諫伐以嚴君臣之分,可謂行義以達道,殺身以成仁者也。”

(4).猶得道。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裡泥神也愛錢,怎能勾達道昇仙。”

(5).博通各種學問。《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王烈 者,字 彥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 烈 通識達道,秉義不回。”

(6).猶溝通。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三:“又謂古人祭用香燭,所以達道陰陽,以接神明。”

杜甫名句,遣興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