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衣諸侯諒稱美,白衣尚書何可比

權德輿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權德輿的《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

全文:
曉開閶闔出絲言,共喜全才鎮北門。
職重油幢推上略,榮兼革履見深恩。
昔歲經過同二仲,登朝並命慚無用。
曲台分季奉齋祠,直筆系年陪侍從。
芬芳雞舌向南宮,伏奏丹墀跡又同。
公望數承黃紙詔,虛懷自號白雲翁。
戎裝躞蹀紛出祖,金印煌煌寵司武。
時看介士閱犀渠,每狎儒生冠章甫。
晉祠汾水古并州,千騎雙旌居上頭。
新握兵符應感激,遠緘詩句更風流。
緇衣諸侯諒稱美,白衣尚書何可比
只今麟閣待丹青,努力加餐報天子。

權德輿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權德輿緇衣諸侯諒稱美,白衣尚書何可比書法作品欣賞
緇衣諸侯諒稱美,白衣尚書何可比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稱美

(1).稱述美德。《禮記·祭統》:“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

(2).稱讚,讚美。《北史·曹世表傳》:“侍中 崔光 ,鄉里貴達,每稱美之。”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稱美宰輔,必曰 伊 周 。”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秀才》:“ 正倫 一家有三秀才,甚為當時稱美。”

白衣尚書

東漢 鄭均 的稱號。《東觀漢記·鄭均傳》:“ 均 屢辟不詣,公車特徵,拜侍御史,月餘遷尚書, 肅宗 敬重之,後以病告歸……帝東邊過 任城 ,乃幸 均 舍,勑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號為‘白衣尚書’。” 唐 李白 《任城縣廳壁記》:“ 青衣太昊 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里。”後亦用以指辭官歸里仍享受尚書官爵俸祿的大臣。《梁書·何胤傳》:“ 果 ( 王果 )還,以 胤 意奏聞,有敕給白衣尚書祿, 胤 固辭。”

權德輿名句,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名句

詩詞推薦

緇衣諸侯諒稱美,白衣尚書何可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