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澒洞去天遠,草木蓊鬱知地靈

趙宗德九日宴浮金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宗德的《九日宴浮金亭》

全文:
東山樹,何青青。
鐔津水,何冷冷。
茂樹可蔭,流水可聽。
眉山夫子能解事,卻於水邊樹下構危亭。
洪波浴日金錯落,瘴雲不雨煙蒙溟。
風塵澒洞去天遠,草木蓊鬱知地靈
監州為愛黃華節,攜我登臨邀眾客。
假令有酒多似藤江水,豈能洗我胸中之鬱抑。
甘侯昆玉文武全,傾蓋交遊五情熱。
故人亦有許判官,清政平生心似鐵。
文採風流喻幕賓,曾陪驄馬清南越。
劉君元是薇省郎,治民有道多籌策。
令簿懷才亦不群,芳名皆在斯文列。
儒林龔魏兩茂學,逸氣直與青雲接。
孟嘉落帽是何年,岸幘西風感前哲。
天荒地老事茫茫,白髮無情滿頭雪。
醒時飲,醉時歌。
尊前要使衰顏酡,不飲奈此清興何。
人生聚會能有幾,江海親舊今無多。

趙宗德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澒洞

(1).綿延;瀰漫。 漢 賈誼 《旱雲賦》:“運清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並起。”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哀聲澒洞徹四極,草木慘澹顏色傷。” 明 李東陽 《徐用和侍御所藏雲山圖歌》:“何人醉寫雲山圖,浮雲澒洞山模糊。” 李大釗 《青春》:“吾 華 自辛亥首義,癸丑之役繼之,喘息未安,風塵澒洞,又復傾動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

(2).水勢洶湧。 宋 蘇軾 《廬山二勝·棲賢三峽橋》詩:“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險,澒洞震動,不可方物。” 趙朴初 《周總理輓詩》:“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引申為衝擊、震動。 黃中黃 《孫逸仙》第四章:“一時謡變,澒洞全 粵 ,針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馬數萬之眾。”

(4).虛空混沌貌。 宋 范成大 《不寐》詩:“丹田恍澒洞,銀海眩眵黑。”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蓊鬱

(1) 形容草木茂盛

瞻玄雲之蓊鬱。——曹丕《感物賦》

松柏蓊鬱于山峰。——左思《蜀都賦》

(2) 濃密

海霧多蓊鬱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趙宗德名句,九日宴浮金亭名句

詩詞推薦

風塵澒洞去天遠,草木蓊鬱知地靈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