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衛涇的《皇帝閣春帖子》
全文:
遲明魚鑰九門開,警蹕聲清繞殿雷。
穆穆天顏應有喜,捷書新自北邊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遲明
黎明,天快亮的時候。《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遲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戴月早辭 三秀館 ,遲明初識 九華峰 。”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穆宗 禁中杏葉牡丹開,夜有黃白蛺蝶萬數飛集花間……上令張網空中,得數百,遲明視之,皆金玉也。” 林紓 《記超山梅花》:“是晚仍歸 棲溪 ,遲明,復以小舟繞出山南。”
魚鑰
魚形的鎖。 南朝 梁簡文帝 《秋閨夜思》詩:“夕門掩魚鑰,宵牀悲畫屏。” 宋 歐陽修 《清明賜新火》詩:“魚鑰侵晨放九門,天街一騎走紅塵。” 清 黃遵憲 《夜渡蘇彝士河》詩:“雲歛天高暑漸清,沉沉魚鑰夜三更。”
九門
(1).禁城中的九種門。古宮室制度,天子設九門。《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 鄭玄 註:“天子九門者,路門也、應門也、雉門也、庫門也、皋門也、城門也、近郊門也、遠郊門也、關門也。”後用以稱宮門。 唐 盧綸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覽詩卷因以見示》詩:“九門洞啟延高論,百辟聯行挹大儒。” 唐 韓愈 《賀雨表》:“中使才出於九門,陰雲已垂於四野。”
(2).指宮禁。 唐 王維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鐘多。” 宋 王讜 《唐語林·識度》:“月餘,九門內勾出數十萬貫。”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宮柳垂垂碧照室,九門深處五雲紅。”
(3).借指天子。 唐 戴叔倫 《送崔拾遺峒江淮訪圖書》詩:“九門思諫議,萬里採風謡。”
(4).指舊 北京 外城的九個門。 明 史玄 《舊京遺事》:“京師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門周正如印。南頭 正陽 崇文 宣武 三門;東頭 朝陽 東直 二門;西頭 阜城 西直 二門;北頭 德勝 安定 二門。”
(5).天門。 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 宋 梅聖俞 《冬雷》詩:“欲扣九門陳,恨身無鳥羽。”
(6).借指九天。 唐 錢起 《秋霖曲》:“聖主旰食憂元元,秋風苦雨暗九門。” 前蜀 韋莊 《終南山二十韻》:“雨侵諸縣黑,雲破九門青。”
蹕聲
謂古代帝王出入時左右侍衛止人清道的吆喝聲。《南史·范雲傳》:“ 永明 末, 梁武 與兄 懿 卜居東郊之外, 雲 亦築室相依。 梁武 每至 雲 所,其妻常聞蹕聲。”
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會時,廷下禁衛高聲山呼,響聲如雷,稱為“繞殿雷”。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宰執百僚聽召宣,領班蹈舞,皆稱壽再拜,聲傳折檻邊。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謂‘繞殿雷’。”
(2).科舉時代,進士錄取後,皇帝召見,按甲第唱名傳呼,稱“臚傳”,亦稱“ 繞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衛士傳名》:“進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臨軒,宰臣進一甲三名卷子,讀於御案前。讀畢,宰臣拆視姓名,則曰某人,由是閣門承之,以傳於階下,衛士凡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臚傳’,亦謂之‘繞殿雷’。”
(3).琵琶的別名。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 馮道 之子能彈琵琶,以皮為絃。 世宗 令彈,深善之,因號琵琶為‘繞殿雷’。”
衛涇名句,皇帝閣春帖子名句
名句推薦
東風只解吹花落,吹得花開是北風
何橘潭《詠梅》黎明與雞興,理髮漠口鋪
韓玉父《題漠口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