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李君貺借示其祖西台學士草聖並書帖一編二軸》
全文:
當時高蹈翰墨場,江南李氏洛下楊。
二人歿後數來者,西台唯有尚書郎。
篆科草聖凡幾家,奄有漢魏跨兩唐。
紙摹石鏤見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側厘數幅冰不及,字型欹傾墨猶濕。
明窗棐幾開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聲雷未聞,何得龍蛇已驚蟄。
仲將伯英無後塵,邇來此公下筆親。
使之早出見李衛,不獨右軍能逼人。
枯林棲鴉滿僧院,秀句爭傳兩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氣象今淒涼。
夜光入手愛不得,還君復入古錦囊。
此後臨池無筆法,時時夢到君書堂。
參考注釋
此後
從這以後,今後。《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後知過必改。”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筆法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筆法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黃庭堅名句,李君貺借示其祖西台學士草聖並書帖一編二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