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羅公升的《故里》
全文:
生長太平日,不識悲歡殊。
今晨入故里,萬感忽啟予。
人去鳥鼠樂,草長牛羊肥。
土花幸無恙,猶作頹垣娛。
平生懷古筆,擬賦東南都。
豈知桑梓地,今即鹹陽墟。
欲知當日事,試問牆上烏。
安得超世網,片帆渺江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生長
(1) 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生物體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由小到大的過程
小雞生長很快
(2) 出生和成長;產生和增長
生長在山區的孩子
小明生長在北京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悲歡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與歡樂。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淪藹,戎夏悲讙。” 唐 劉長卿 《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詩:“流落還相見,悲懽話所思。” 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平生傾蓋悲歡里,早晚抽身簿領間。”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人情物態,悲懽窮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澤*東 《送瘟神》詩之一:“ 牛郎 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竇群 《初入諫司喜家室至》詩:“一旦悲歡見 孟光 ,十年辛苦伴滄浪。”
羅公升名句,故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