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維的《奉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全文:
鳳扆朝碧落。
龍圖耀金鏡。
維岳降二臣。
戴天臨萬姓。
山川八校滿。
井邑三農竟。
比屋皆可封。
誰家不相慶。
林疏遠村出。
野曠寒山靜。
帝城雲里深。
渭水天邊映。
佳氣含風景。
頌聲溢歌詠。
端拱能任賢。
彌彰聖君聖。
參考注釋
龍圖
(1).即河圖。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四瀆》:“ 河 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卦起龍圖,文因鳥跡。” 唐 張九齡 《龍池聖德頌》:“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興,龍圖龜書,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權。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謝賢; 嬀墟 之後,眷龍圖而慚德。” 唐 張說 《大和舞》詩:“龍圖友及,駿命恭膺。”參見“ 河圖 ”。
(3).天子的雄圖。 唐 薛克構 《奉和展禮岱宗塗經濮濟》:“龍圖冠胥陸,鳳駕指雲亭。”
(4).指皇帝的璽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
(5).借指君權。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御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管於璇宮。”參閱《舊唐書·禮儀志三》。
(6).畫的龍。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覓緣》:“怎奈 葉公 有龍圖之好,涓人無駿骨之求。”
(7). 宋 代 龍圖閣 學士的省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呂 出殿門,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鏡自照,問 周 曰:‘足下果見 溱 如何?’ 周 曰:‘ 龍圖 無自疑,容彩安靜。’”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為 龍圖閣 直學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齊諧·冤鬼戲台告狀》:“ 乾隆 年間, 廣東 三水縣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肅 斷烏盆,浄方扮 孝肅 上臺坐,見有披髮帶傷人跪臺間作申寃狀……浄云:‘我係偽作 龍圖 ,不若我帶汝赴縣堂求官申寃。’”
金鏡
(1).銅鏡。《晉書·赫連勃勃載記》:“絡以 隋 珠,綷以金鏡。” 唐 許渾 《送盧先輩自衡岳赴復州嘉禮》詩之一:“秋水靜磨金鏡土,夜深寒結玉壺冰。” 宋 周邦彥 《過秦樓》詞:“空見説鬢怯瓊梳,容消金鏡。漸懶趁時勻染。”
(2).比喻月亮。 唐 元稹 《泛江翫月》詩:“遠樹懸金鏡,深潭倒玉幢。” 宋 陸游 《隔浦蓮近拍》詞:“煙霏散,水面飛金鏡,露華冷。”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癸卯中秋作》詞:“競看 姮娥 金鏡,爭信仙人玉斧,費了一番修。”
(3).比喻顯明的正道。《太平御覽》卷七一七引《尚書考靈耀》:“ 秦 失金鏡,魚目入珠。” 鄭玄 註:“金鏡,喻明道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蓋聖人握金鏡,闡風烈。”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諸公主為皇帝修金籙齋詞》:“握金鏡以御寰瀛,致衢樽而歡億兆。”《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資料·全粵義士義民公檄》:“惟我大皇帝手握金鏡,心秉玉衡,循以大事小之義,而由順於天防,非挾逼處之嫌,而密為之備。”
(4).指對人進行諷諭的文章和書籍。 唐 康駢 《劇談錄·宣室夜召翰林學士》:“朕聽政之暇,未嘗不披尋史籍,此讀者先朝所述金鏡一卷,則《尚書·大禹謨》。” 清 侯方域 《擬追復楊漣等官爵廷臣謝表》:“金鏡尚存,竊喜無 張公 之祭。”
王維名句,奉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名句
名句推薦
我欲圖君歸,虛室生顏色
陳獨秀《華嚴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