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顧況的《鄱陽大雲寺一公房》
全文:
盡日陪游處,斜陽竹院清。
定中觀有漏,言外證無生。
色*界聊傳法,空門不用情。
欲知相去近,鐘鼓兩聞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相去
相距;相差。《漢書·食貨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晉書·王祥傳》:“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階而已。”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而拜別朞年之間,相去數千里之遠,不意閣下猶記其人。”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據 達夫 口述,則他們所答應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並不遠。”
鐘鼓
亦作“ 鍾皷 ”。1.鍾和鼓。古代禮樂器。《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補周禮九夏系文》:“凡樂事,鍾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樂。 宋 范仲淹 《今樂猶古樂賦》:“曷若我鹹臻仁壽,共樂鐘鼓。”
(3).指權貴人家的音樂。代指富貴。《陳書·徐陵傳》:“但山樑飲啄,非有意於籠樊;江海飛浮,本無情於鐘鼓。”
(1).鍾和鼓。古代禮樂器。 漢 賈誼 《新書·數寧》:“使為治,勞知慮,苦身體,乏馳騁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唐 韓愈 《奉和僕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園窮勝事,鐘鼓樂清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午門鐘鼓,凡上祀郊廟受朝賀,則鳴鐘鼓以為則。”
(2).鍾和鼓。亦借指音樂。《呂氏春秋·順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唐 李涉 《六嘆》詩:“但將鐘鼓悅私愛,肯以犬羊為國羞。”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若敬從上人之命,即止水後,誅求聚斂,廣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間,使家敗而身疾,又如之何?”
(3).鍾和鼓。古代擊以報時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詩:“復有樓臺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
(4).鍾和鼓。佛教法器。 清 鄭燮 《別梅鑒上人》詩:“雲山有約憐狂客,鐘鼓無情老比邱。”
聞聲
(1).聽到聲音。 前蜀 毛文錫 《喜遷鶯》詞:“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李木庵 《制憲》詩:“總纂加工宜努力,夢中刪稿尚聞聲。”
(2).聽到訊息。 柯岩 《奇異的書簡·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子的朋友聞聲也都搶著來傳閱。”
聲名。《南史·任昉傳》:“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由是聞聲藉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立枷》:“當時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紳聞聲。”
顧況名句,鄱陽大雲寺一公房名句
名句推薦
風中夜犬驚槐巷,月下寒驢齧槿籬
鄭谷《贈宗人前 * 宰君》
詩詞推薦
![欲知相去近,鐘鼓兩聞聲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