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史浩的《採蓮袞/採蓮令》
全文:
有珍饌,時時饋。
滑甘豐膩。
紫芝熒煌,嫩菊秀媚。
貯瑪瑙琥珀精器。
延年益壽莫擬。
人間烹飪徒費。
休說龍肝鳳髓。
動妙樂、仙音鼎沸。
玉簫清,瑤瑟美。
龍笛脆。
雜還飛鸞,花裀上、趁拍紅牙,餘韻悠揚,竟海變桑田未止。
參考注釋
飛鸞
(1).飛翔的鸞鳥。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翼翼飛鸞,載飛載東。”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雙飛鸞。” 唐 韓愈 《送桂州嚴大夫》詩:“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2).閣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起 宣華苑 ,有 重光 、 太清 、 延昌 、 會真 之殿, 清和 、 迎仙 之宮, 降真 、 蓬萊 、 丹霞 之亭, 飛鸞 之閣, 瑞獸 之門。”
花裀
(1).謂用落花當坐墊。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花裀》:“學士 許慎選 ……多與親友結宴於花圃中,未嘗具帷幄,設坐具,使僕僮輩聚落花,鋪於坐下。 慎選 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2).織花或繡花的墊子。《宣和遺事》前集:“俄至一所,鋪陳甚雅,紅*床設花裀繡縟,四壁掛山水翎毛。”
趁拍
合著節拍。 唐 白居易 《醉後贈人》詩:“香毬趁拍迴環匼,花盞拋巡取次飛。” 宋 張先 《減字木蘭花》詞:“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 宋 吳文英 《玉樓春·京市舞女》詞:“歸來困頓殢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
紅牙
(1).檀木的別稱。檀木色紅質堅,故名。 唐 白居易 《中和日謝恩賜尺狀》:“況以紅牙為尺,白銀為寸;美而有度,煥以相宣。” 唐 皮日休 《二游詩·徐詩》:“軸閒翠鈿剝,籤古紅牙折。”《宋史·世家傳三·吳越錢俶》:“ 俶 貢白金五萬兩、錢萬萬、絹十萬匹,綾二萬匹、綿十萬……紅牙樂器二十二事。”《遼史·太宗紀三》:“ 唐 遣使遺紅牙笙。”
(2).樂器名。檀木製的拍板,用以調節樂曲的節拍。 宋 司馬光 《和王少卿十日與留台國子監崇福宮諸官赴王尹賞菊之會》:“紅牙板急絃聲咽,白玉舟橫酒量寬。”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遊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紗,按紅牙,金鞍半攲玉面馬。” 明 王世貞 《同省中諸君過徐丈》詩:“紫玉行杯彈《出塞》,紅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昇 《長生殿·制譜》:“聽宮鶯數聲,恰好應紅牙。”
悠揚
形容聲音高低起伏、持續和諧
悠揚的歌聲
桑田
(1).種植桑樹與農作物的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説於桑田。”
(2).也專指植桑之田。 唐 韋應物 《聽鶯曲》詩:“伯勞飛過聲跼促,戴勝下時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慶 去巡閲,他便説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3).指桑田滄海的相互變化。 明 楊珽 《龍膏記·遊仙》:“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清 吳偉業 《海戶曲》:“遂使 相如 夸陸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參見“ 桑田滄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傳·僖公二年》:“ 虢公 敗 戎 於 桑田 。” 楊伯峻 註:“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靈寶縣 之 稠桑驛 。”
史浩名句,採蓮袞/採蓮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