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坊
唐宋時外僑之聚居地。廣州蕃坊約起於中晚唐之際,位於珠江下游處(今廣東廣州光塔路一帶)。坊內有傳為伊斯蘭教徒集資興建之懷聖寺和光塔。僑居外商數以萬計,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為主。置坊長一人,以蕃商為之,掌坊中政法宗教等事務,協助市舶使徵稅,收購舶貨,招徠外商貿易。僑商違法,同類相犯,依本俗法;異類相犯,以《唐律》論處。其合法貿易受唐政府保護。宋代廣州、泉州等與海外通商的港口多有蕃坊,選派有聲望的外商為蕃長,管理其事。其辦事機構稱蕃長司。蕃商犯徒罪以下者,一般由宋官府審實後送交蕃坊,由蕃長按其本國責罰方法懲處。
蕃坊字典分解
蕃坊的解釋 唐 宋 時代供外國商人聚居的場所。 廣州 、 揚州 、 泉州 等港口城市均有設定。蕃,通“ 番 ”。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 廣州 蕃坊,海外諸國人
蕃的解釋 蕃 fán 茂盛:蕃茂。蕃昌。蕃蕪。 繁多:蕃衍(同“繁衍”)。 筆畫數:15;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343123425121
坊的解釋 坊 fāng 里巷(多用於街巷的名稱)。 街市,市中店鋪:坊間。街坊(鄰居)。 舊時標榜功德的建築物:牌坊。節義坊。 坊 fáng 小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