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佉二體錢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和田馬錢。公元一至三世紀于闐國銅幣,壓制。無孔無周廓。分大小兩種。大錢正面有漢文“重廿四銖銅錢”,背面有馬像及佉盧文,意為“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矩伽羅摩耶娑”。小錢正面為漢文“六銖錢”,背面為駱駝或馬像及佉盧文,文意同大錢。

歷史知識推薦:踹坊

亦稱踹布坊、踏布坊。明清專事砑光棉布之手工作坊。明代江南一帶,有工匠專以砑布為業。棉布經染色後,須用大石砑踹,使之緊薄而有光澤。作頭置備房屋及菱角形巨石等工具,募集工匠居作,墊發柴米銀錢,向客店領布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漢佉二體錢歷史

相關歷史

漢佉二體錢_漢佉二體錢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