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文化
介於龍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崗期之間的一種青銅時代文化。1952年發現於河南登封玉村,因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較為典型,故名。以前曾稱為“洛達廟類型”或“二里頭類型”文化。二里頭文化主要分布於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因有一定差異,又可分為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在河南東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及陝西東部等地也陸續有所發現。偃師二里頭遺址分四期。一、二期由河南龍山文化發展而來,陶器多褐色,器形多平底,紋飾多籃紋、細繩紋及方格紋。三、四期陶器以灰陶為主,器形圓底增多,紋飾多粗繩紋,與二里崗期類似的因素逐漸增加。在二里頭遺址發現有宮殿建築基址,有青銅器爵、斝、戈、戚、刀、鏃、鈴和嵌綠松石牌飾等,在灰坑、灰層中發現散置人骨架,這些大都屬於三、四期。宮殿基址經復原,有堂、廡、門、庭,規模較大。二里頭文化的碳-14法測定年代接近夏代紀年,又分布在傳說中的夏人活動範圍內,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豐富材料。有學者認為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為商文化早期;也有學者主張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
二里頭遺址
出土的青銅牌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