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假有

假有

佛教名詞。與“性空”相對。認為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均為“無自性”(無自己的固定性質)之幻相,但有名字,有憶念,有用,故假設為有。世俗凡夫不識此理,視假為真。佛為引導眾生,通過假說為有,以顯諸法“性空”,故名。據佛教的說法,“假有”三種:因緣和合,假有諸法,名因成假;前後接連,假有諸法,名相續假;彼此隨待,假有諸法,名相待假。《成唯識論》卷一:“愚夫所計實我實法都無所有,但隨妄情而施設故,……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

假有字典分解

假的解釋 假 ji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

有的解釋 有 yǒu 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不妨一看:假民公田【歷史事件】

兩漢時代,封建國家掌握有大量國有土地,在動亂年代或災荒饑饉歲月,為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朝廷把公田租借給貧民進行生產,收取租稅,稱為假民公田。接受假田的對象有流民、郡國貧民、無田者。田地有公田、遊獵地、陂湖園池苑囿。國家給予租借農民以一定優待。假民公田既使貧民、流民獲得生產、生活的條件,又使國家增加了假稅收入,有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與生產的發展。

假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