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有
佛教名詞。與“性空”相對。認為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均為“無自性”(無自己的固定性質)之幻相,但有名字,有憶念,有用,故假設為有。世俗凡夫不識此理,視假為真。佛為引導眾生,通過假說為有,以顯諸法“性空”,故名。據佛教的說法,“假有”三種:因緣和合,假有諸法,名因成假;前後接連,假有諸法,名相續假;彼此隨待,假有諸法,名相待假。《成唯識論》卷一:“愚夫所計實我實法都無所有,但隨妄情而施設故,……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
假有字典分解
假的解釋 假 ji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
有的解釋 有 yǒu 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