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浙鹽場

兩浙鹽場怎么寫好看

兩浙鹽場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鹽場之一。分布於今上海及浙東沿海一帶。吳元年(1367)朱元璋設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杭州府城。轄分、批驗所各四,鹽場、鹽課司各三十五。洪武時歲辦灶課二十二萬四百餘引。弘治時改為小引,引額倍之。其鹽行於浙江南直隸松江(今屬上海市)等府州及江西廣信府(今上饒)。鹽課輸肅(今掖)、延綏(今陝西榆林)、寧夏(今銀川)、固(今屬寧夏)諸鎮及山西神池諸堡。歲入太倉余鹽銀十四萬兩。清代稱浙江鹽場。下設三十二分場,其鹽行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四省。

詞語分解

  • 兩浙的解釋 亦作“ 兩淛 ”。 浙東 和 浙西 的合稱。 唐 肅宗 時析 江南東道 為 浙江東路 和 浙江西路 , 錢塘江 以南簡稱 浙東 、以北簡稱 浙西 。 宋 代有 兩浙路 。地轄今 江蘇省 長江 以南
  • 鹽場的解釋 出產鹽或配銷鹽的場所詳細解釋製鹽的場所。《宋史·食貨志下三》:“諸路鹽場廢置,皆視其利之厚薄,價之贏縮,亦未嘗有一定之制。”《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 子春 又道:‘我祖上遺下海邊上鹽場若干所

歷史知識推薦:劉胤之

唐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高祖時任信都令。高宗時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參預修撰《武德貞觀兩朝史》及《實錄》,成,封陽城縣男。因年老不堪著述,出為楚州刺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兩浙鹽場歷史

相關歷史

兩浙鹽場_兩浙鹽場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