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衣去面
科舉考試考場規則之一。行於清初。科舉考試歷來嚴禁夾帶之風。清初,某些人為獲得功名,便於會試前將文字抄成小本,縫在皮衣里,以圖混進考場。於是清政府下令:考生進場,所穿皮衣一律去面,氈衣一律去里,作為防止舞弊的措施。因會試在三月,時猶嚴寒,士子著皮衣入場者悉去其面,一色皆白。乾隆十年(1745),高宗以“春月會試,風簷之下,非衣裘不足以禦寒”,而原規定“既不免改造之費,亦非所以飾觀瞻”,遂下令停止皮衣去面之例。
皮衣去面字典分解
皮衣的解釋 [fur clothing;leather clothing] 用毛皮或皮革製成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