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
古代將奉法循理的官吏稱為循吏或良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史書中多為“循吏”作傳,記頌其政績。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遷始傳《循吏》,晉曰《良吏》。”章炳麟《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循吏”多注意發展生產,實行教化,安定人心,對社會矛盾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
循吏字典分解
循吏的解釋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
循的解釋 循 xún 遵守,依照沿襲:遵循。因循。循環。循規蹈矩。 古同“巡”,巡行。 筆畫數:12; 部首:彳; 筆順編號:332331225111
吏的解釋 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6; 部首:口; 筆順編號:1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