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鎮
唐代安西都護府屬下四個軍事重鎮。負責西域地區軍事防禦和徵收商稅事務。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649.1),安西都護府自西州移治龜茲,始置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永徽元年(650)罷,約顯慶三年(658)復。時四鎮有焉耆而無碎葉(一說貞觀始置時即為焉耆)。鹹亨元年(670)陷於吐蕃。調露元年(679)安西都護王方翼築碎葉城,復置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四鎮。旋罷,長壽二年(693)破吐蕃再置。開元七年(719)棄碎葉城於西突厥十姓可汗,遂改焉耆為四鎮之一。安史之亂後隴右陷於吐蕃,四鎮雖與中原隔絕,仍堅守至八世紀九十年代初始全部陷入吐蕃。1966—1969年間,新疆吐魯番氾德達墓出土延載元年(694)《告輕車都尉氾德達》告身一件,文有“準垂拱二年敕金牙軍拔于闐、(下缺三字,應是‘龜茲、疏’)勒、碎葉四鎮”,為安西四鎮的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
安西四鎮字典分解
四鎮的解釋 (1).四座大山。鎮,一方的主要山嶽。《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 鄭玄 註:“四鎮,山之重大者,謂 楊州 之 會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