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
清季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因爆發於舊曆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制訂了以侵占中國為基本目標的“大陸政策”。光緒二十年(1894),趁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協助鎮壓東學黨起義之機,乃一面慫恿清政府出兵,一面搶派重兵進駐朝鮮。六月二十三日(7.25)日本艦隊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艦,正式挑起中日戰爭。同日,日本陸軍進攻牙山清軍,二十七日清軍戰敗北走平壤。七月一日(8.1)中日雙方正式宣戰。八月中旬日本陸軍萬餘進攻平壤,清軍戰敗撤回國內。十八日日本海軍在黃海大東溝海面攔擊北洋艦隊,雙方激戰數時皆有較大損傷。日軍占領朝鮮和取得制海權後,遂由陸海兩線直犯中國境內。九月下旬,接連占領九連城、安東(今丹東)、鳳凰城,十月又相繼侵占金州、大連、旅順。次年一月攻占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二月遼東日軍又奪取牛莊、營口、田莊台等要地。愛國軍民英勇抗敵,清政府則一意乞和,於三月二十三日(4.17)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中日戰爭以中方失敗告結。
中日甲午戰爭字典分解
中日的解釋 隔日。《儀禮·聘禮》:“士中日則二雙。” 鄭玄 註:“中,猶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