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
唐宮廷樂伎分兩大類,凡堂下立奏,稱立部伎,與坐部伎相對。設樂伎六十至一百八十人,伴奏以敲擊和吹管樂器為主,音量宏大,氣勢雄偉,用於朝會宴享。白居易《立部伎》詩:“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技藝較坐部伎為低。其曲有八部:《安舞》、《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光聖樂》。
立部伎字典分解
立部伎的解釋 唐 代宮廷燕樂之一。與坐部伎相對。《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又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隸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
立部的解釋 見“ 立部伎 ”。
伎國語字典 伎 jì 技巧,才能:伎癢(人擅長某種技藝,一遇機會,急欲表現,好像皮膚發癢不能自忍,亦作“技癢”)。伎倆(li僴g )。 古代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 伎 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