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
清康熙初,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鎮福建,時稱“三藩”。“三藩”多擁重兵,久鎮其地,形同割據。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疏請撤藩歸老遼東,吳三桂、耿精忠亦相繼請撤藩歸遼東以為試探。聖祖以“撤亦反,不撤亦反”,乃下令撤藩。吳三桂遂於十一月發動叛亂,耿精忠、尚可喜子之信及廣西將軍孫延齡先後回響,清政府軍事上並無準備,一時三藩占有雲、貴、桂、粵、閩、湘、蜀等省,以及贛、浙、陝、甘、鄂的一部。清政府在政治上實行分化瓦解;在軍事上遏制吳部於湖南,然後剪其兩翼。十五年,尚之信、耿精忠及陝甘的王輔臣相繼反正,吳三掛日漸孤立,力量大減。十七年三月,吳三桂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周,年號昭武,開科取士。尋吳三桂病死,孫世瑤嗣位於貴陽,改年號洪化。十九年吳世瑤敗走雲南。次年,清軍入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亂平。耿精忠、尚之信等被處死,藩產入官,盡撤藩兵回北京。尋於福州、廣州、荊州設八旗駐防,以加強對南方的控制。
吳三桂政權兵部護照
三藩之亂字典分解
三藩的解釋 (1).指 漢明帝 子 千乘哀王 建 、 淮陽頃王 昞 、 濟陰悼王 長 。《後漢書·孝明八王傳贊》:“三藩夙齡, 黨 惟荒忒。” 李賢 註:“謂 千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