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濟水

濟水

①古代四瀆之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說文》作“泲”,他書皆作“濟”。包括黃河南北兩部分:《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這是河北部分;下文又云:“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東北入于海”,這是河南部分。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濟源市西王屋山,下游屢經變遷。據《漢書·地理志》,其時在今武陟縣南入河;據《水經·河水》,其時在溫縣東南入河;據《水經·濟水》及酈道元注,又改在今溫縣西南入河。近代入河處為黃河堤所阻塞,已改折入漭河。河南部分本為從黃河分出的一條支派,因分流處與河北濟口隔岸相對,古人遂目為濟水的下游。據《漢書·地理志》、《水經》,其時濟水自今滎陽市北分黃河東出,流經原陽縣南、封丘縣北,至山東定陶縣西,折東北注入巨野澤,又自澤北出梁山縣東,至東阿舊治西,自此以下至濟南市北濼口,略同今黃河河道,自濼口以下,大致走今小清河一線入海。另一支自定陶縣東北分出匯為菏澤,東流為菏水,至今魚台縣入泗,也兼有濟水之稱。晉後河南又有所謂“別濟”,至《水經注》時代,自今滎陽東北以下至於巨野澤有南濟、北濟二派:南濟經今封丘縣南、定陶縣北,北濟又稱別濟,經今封丘縣北、菏澤市南,二水併入巨野澤,自出澤後會汶水以下,又兼稱清水。公元四世紀時巨野澤以上濟水開始淤淺,隋唐以後堙為平地。巨野澤以下漸以清水著稱,但濟水之名不廢。自唐至宋曾在今開封市先後導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濟故道以通漕運,稱為湛渠或五丈河,其後復堙。巨野澤以下濟水,宋時多稱清河或北清河,熙寧時曾為黃河所經。金後自汶口至濼口一段遂成為以汶水為源的大清河,又稱北清河(濼口以下大清河在古濟水之北);自濼口以下逐漸演變為以濼水為源的小清河。此後黃河以南遂不再有濟水之名。②濟或作泲。《漢書·地理志》常山郡房子縣:“濟水所出,東至癭陶(縣)入泜。”源出今河北贊皇縣西南,東流經高邑縣南,至寧晉縣南,注入泜水。或以為《詩·邶風·泉水》:“出宿於泲”,即此。

濟水字典分解

濟的解釋 濟 (濟) jì 渡,過河:同舟共濟。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濟世。救濟。賑濟。周濟。接濟。 補益:無濟於事。 濟 (濟) jǐ 〔濟水〕古水名,源於今中國河南

水的解釋 水 shuǐ 一種無色、無臭、透明的液體: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漢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稱。水庫。水利。水到渠成(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順便了解:濟江篇【歷史典故】

《文選》卷二十五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傾想遲佳音,果枉濟江篇。”南朝.宋.謝靈運與謝惠連酬答詩中有:“果枉濟江篇”之語。後遂用為酬答之作,亦泛指詩作。唐.高適《秦中送李九赴城》:“歸來莫忘此,兼示濟江篇。”

濟水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