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內承運庫

內承運庫

明代內府庫名。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初設大使及左、右副使,後改設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太監十餘員,掌司、寫字、監工數十員。分里庫、外庫。里庫設於宮內,稱內東裕庫、寶藏庫。外庫設於宮外。初惟收貯坑冶稅金銀,後凡金銀及各色寶貨均貯入庫。正統後浙江等處一百萬兩金花銀,亦逕入庫收交。

內承運庫字典分解

運庫的解釋 清 代鹽運司的銀庫。 清 魏源 《淮北票鹽記》:“如運庫發銀,借商收鹽,而南商攤徵歸款也,實則彼此瓜分,欠項至數百萬。” 清 謝元淮 《鹺言》詩:“運庫空如

多學一學:內制【歷史知識】

①唐宋時皇帝自宮中直接發出的詔令。亦稱內命。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學士及學士院,掌草擬重要詔書,不經中書、門下兩省,由皇帝許可後直接頒布,百官聽於宣政殿。日常詔書仍由中書舍人撰擬。翰林學士所擬詔令為內制,中書舍人所擬為外製,合稱兩制。宋沿之。②撰擬內制官員的別稱。唐宋用以稱翰林學士帶知制誥者。宋趙昇《朝野類要·稱謂》:“翰林學士官謂之內制,掌王言、大制誥、詔令、赦文之類。”

內承運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