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輔
①官名合稱。相傳與三公同為周王輔佐大臣。《禮記·文王世子》:“設四輔及三公。”孔穎達疏引《尚書大傳》云:“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管子·幼官》:“以爾壤生物供玄官(宮),請四輔,將以禮上帝。”戴望校正:“四輔,即三公四輔也,所以助祭行禮。”西漢為太師、太傅、太保、少傅合稱。平帝元始元年(1)置,位居三公上,以太傅領四輔事,總攬朝政。新莽時指太師、太傅、國師、國將,始建國元年(9)置,位上公,居三公上。東漢廢。十六國北燕之前、後、左、右輔亦合稱四輔。北周亦置,指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輔、大後丞。明太祖設四輔官,以春、夏、秋、冬為名,實僅置春、夏二官,秋、冬官闕。不久廢。②唐宋時京畿附近四個府、州的合稱。(1)唐開元十二年(724)稱近京畿的同州(治今陝西大荔縣)、華州(治今華縣)、岐州(治今鳳翔縣)、蒲州(治今山西永濟市西蒲州)為四輔。(2)北宋崇寧、政和間,曾以拱州(治今河南睢縣)為東輔,鄭州(治今鄭州市)為西輔,澶州(治今濮陽市)為北輔,潁昌府(治今許昌市)為南輔,合稱四輔。
四輔字典分解
四輔的解釋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
四的解釋 四 s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型)。四庫(古籍經、史
輔的解釋 輔 (輔) fǔ 古代夾在車輪外旁的直木,每輪二木,用以增加車輪載重支力。 幫助,佐助:輔佐(協助,多指政治上)。輔弼。輔助。輔導。輔相(xi刵g )。 古代指